|
|
|
青蒿的栽培技術 |
青蒿是一種草本藥材,為菊科艾屬植物,植株高度150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50天左右。喜濕潤、忌干旱、怕漬水,光照要求充足。 |
|
|
|
砂仁的栽培技術 |
砂仁又名春砂仁、陽春砂仁、西砂仁、縮砂蜜等,為姜科植物陽春砂仁及縮砂仁的干燥果實。系常用中藥材之一,全國年銷售量 50萬公斤左右。實踐證明,做好砂仁秋冬季田間管理工作,是確保來年穩產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砂仁秋冬季管理的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
|
|
|
金銀花栽培技術 |
金銀花為忍冬科多年生灌木,在全國各地都能生長,在零下35~40℃不受傷害。 |
|
|
|
適合三伏套種的藥材 |
中國中藥資源豐富,品種眾多,生長習性又千差萬別,農諺說:“熱在三伏,冷在三九”,而這種高溫多雨季節正是丹參、夏枯草、半枝蓮等藥材與高桿作物套種的最佳時間。在三伏套藥既能有效節約土地又有利于糧食與藥材生長,值得推廣。 |
|
|
|
白芷的高產栽培技術 |
白芷,又名香白芷、香芷,為常用辛溫解表類中藥,在我國南北地區廣泛栽培,常見的品種有興安白芷、庫頁白芷、川白芷、杭白芷等。白芷喜溫和濕潤、光照充足的氣候環境,主根粗長,入土較深,宜栽種在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濕潤而又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其栽培管理技術如下: |
|
|
|
五味子的栽培技術 |
北五味子來源于木蘭科五味子屬五味子的成熟干燥果實,其植物為多年生落葉木質攀援藤本植物,木質藤莖長達8~10m,野生于林間、林緣,攀樹木生長,每年花期5~7月份,果期8~10月初,采摘其穗狀紅色成熟漿果入藥。 |
|
|
|
蛤蚧的科學飼養 |
蛤蚧又名仙蟾、大壁虎。屬爬行綱蜥蝎目壁虎科壁虎屬。蛤蚧體呈長圓形,背腹略扁,皮膚粗糙,體重60~80g,有的達100g以上,體長12~16cm,尾長10~14cm。在我國主要分布于廣西、廣東、貴州、江西、福建、臺灣等省區。蛤蚧是目前國內外市場較為緊缺的貴重藥材。臨床表明,蛤蚧具有補肺益腎、納氣定喘、助陽益精、補腎強身作用。多用于肺虛喘咳、痰中滯血、腎虛陽痿、尿頻、五更泄瀉等癥。 |
|
|
|
旱半夏的栽培技術 |
旱半夏別名三葉半夏、三步跳、麻玉果,以塊莖入藥,為常用中藥材。由于其野生資源逐年減少,上市量不足,近年來市場供求出現較大缺口,階格一路走高。因此,發展旱半夏生產前景廣闊。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