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局:
為指導各地有效預防和控制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以下簡稱非典)的醫院感染,保障人民群眾和醫務人員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上半年,我部在總結廣東、北京等地非典防治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有關專家意見,曾經先后下發了《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醫院非典型肺炎診療工作中防止交叉感染工作的緊急通知》(衛機發22號)、《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醫院感染控制指導原則(試行)的通知》(衛發電[2003]43號)和《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診療工作中醫務人員防護指南(試行)的通知》(衛發電[2003]79號)。
在全國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階段性重大勝利后,為進一步科學、規范地做好非典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我部委托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組織有關專家認真總結國內及國際上非典的防治工作經驗,對我部下發的有關文件進行了認真修訂,形成了《醫院預防與控制非典型肺炎(SARS )醫院感染的技術指南》。現推薦給你們,以指導各地非典的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
衛 生 部
二○○三年十一月五日
醫院預防與控制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醫院感染的技術指南
為了加強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工作,指導醫院采取正確的消毒、隔離與人員防護措施,防止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醫源性傳播,制定本技術指南。
第一章 基本要求
一、醫院應當加強對醫務人員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識的培訓,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應當集中收治。指定醫院應在易于隔離的地方設立相對獨立的發熱門(急)診、隔離留觀室,定點收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醫院應當設立專門病區。
三、醫院應當根據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學特點,針對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制定相應的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實崗位責任制。
四、醫院應當重視消毒隔離工作,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消毒隔離措施和防護措施落實到位,保證工作效果。
五、醫院應當加強醫院感染的監測,做好早期預警預報和對預防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預防與控制有關工作的監督與監測。
第二章 消毒技術
消毒是切斷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醫院必須采取適宜的消毒技術。
一、空氣消毒
醫院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適宜的空氣消毒技術。
(一)通風
保證空氣的流通是控制和預防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醫院感染的重要措施,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
1、開窗通風,加強空氣流通,并根據氣候條件適時調節。
2、安裝通風設備,加強通風。
。ǘ┯袟l件的醫院可以建立負壓病房。
。ㄈ┦褂毛@得衛生部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的空氣消毒設備,并按使用說明書操作。如:在有人情況下,可以使用循環風紫外線消毒器、靜電吸附空氣消毒機或空氣等離子體消毒機等進行空氣消毒。在無上述條件時,也可以采用低臭氧紫外線燈(按1.5W/m3安裝)加反光罩反向照射消毒空氣,照射時間為1小時,每間隔2小時照射1次;在無人情況下,可以使用普通紫外線燈(按1.5W/m3安裝)照射1小時,對空氣進行消毒。
(四)中央空調的使用:按照建設部、衛生部和科技部頒發的《建筑空調通風系統預防“非典”、確保安全使用的應急管理措施》(建科電[2003]17號)的文件進行,具體要求為:
1、在空調通風系統啟動之前,必須掌握系統自身的特點,明確每一系統所服務的樓層和房間的詳細情況,制訂出相應的預案,明確突發情況的應對措施,并落實專人負責。
2、加強室內外空氣流通,最大限度引入室外新鮮空氣。
(1)循環回風為主,新、排風為輔的全空氣空調系統,在疫情期內,原則上應采用全新風運行,以防止交叉感染。
。2)用專用新、排風系統換氣通風的空氣—水空調系統,應按最大新風量運行,且新風量不得低于衛生標準(每人每小時30m3),達不到標準者應通過合理開啟門窗,加強通風換氣,以獲取足額新風量。
。3)對于只采用獨立式空調器(機)供冷供熱的房間,應合理開啟部分外窗,使空調房間有良好的自然通風;當空調關停時,應及時打開門窗,加強室內外空氣流通。
(4)在疫情期內,全空氣空調系統與水—空氣空調系統宜在每天空調啟用前或關停后的新風和排風機多運行1小時,以改善空調房間室內外空氣流通。
3、確保空調機房內和空調新風口周圍環境的清潔,正確引入新風。
。1)空調系統新風采氣口周圍環境必須保持潔凈,以保證所吸入的空氣為新鮮的室外空氣。禁止間接從機房內、樓道內和天棚吊頂內吸取新風。禁止新風采氣口與排風系統的排風口短路。
。2)空調通風的機房必須保持干燥清潔,嚴禁堆放無關物品。
4、做好空調系統各部件的清洗消毒工作。
5、加強冷卻塔與冷卻水水系統的清洗消毒。
6、空調通風系統的一定位置或房間內宜安裝空氣消毒除菌裝置。
7、空調系統的關鍵部位應定期消毒。
8、在當地疫情期內,下列空調系統宜停止使用。
。1)既不能全新風運行,又沒有對回風或送風采取消毒措施的全空氣空調系統;
。2)既不設新風,又不能開窗通風換氣的水-空氣空調系統(即風機盤管空調系統);
。3)既不能開啟外窗,又不設新、排風系統的房間內的空調器(機)。
9、對定點醫院隔離區空調裝置與空調通風系統的特殊附加要求: (1)在“非典”疫情期內將老醫院應急改造與改用成治療“非典”病人的,以及新建的隔離醫院、隔離病房,其空調系統的劃分必須按病區劃分,嚴禁不同病區合用一個空調系統。
。2)在醫院內禁止采用有循環回風的全空氣系統,在當地疫情期內現有的有循環回風的全空氣系統必須停止運行。
。3)在醫院空調系統中禁止采用任何形式的絕熱加濕裝置。
。4)醫院隔離病房內空調通風系統必須按排風量大于送風量進行設計、調試與運行,以確保各病房內空調通風在負壓狀態下運行。
。5)隔離病房、衛生間采用公用豎排風,應確保衛生間排氣扇及屋面排風機正常運行,沒有倒灌,防止通過衛生間交叉感染。
。6)在有條件時,醫院內的空調通風系統與空調房間應設計和配備壓力的測試、調節與控制手段,以確保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的空氣壓力級差,從而保證病區內空氣能有序流動。
。7)在醫院空調通風系統內須設計和配備完善、合格的各級空氣過濾裝置與消毒裝置。
。8)隔離病房的排風應當高空排放,應遠離新風進口。其所有用過的各種空氣過濾器應集中消毒后再焚燒處理。
。9)隔離病房的空調凝結水必須分區集中收集,經消毒處理后才可排入下水道。
二、物體表面、地面的清潔和消毒
指定醫院的發熱門(急)診和定點醫院隔離病區內所有的物體表面、地面都應當進行清潔,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時,應當先清潔,再進行消毒。
。ㄒ唬┣鍧嵉囊话阋
1、濕式清潔,動作輕柔。
2、所有清潔后的物體表面、地面應當保持干燥。
3、清潔工作應當區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逐區進行。濕擦各種物體表面,濕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區使用,及時更換。
4、工作人員進行清潔工作時,應當分區穿戴防護物品。
5、 工作完畢后,應當及時清潔和消毒工作用具。
。ǘ┪锲繁砻婧偷孛娴南
1、下列情況需要進行消毒:
(1)當物體表面和地面被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時。
。2)收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房內的物品表面和地面應定期進行消毒。
。3)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接觸過的物體表面應定期進行消毒。
2、消毒方法:
。1) 含氯消毒劑:500 mg /L-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物體表面或拖地,作用15-30分鐘。
。2)過氧乙酸:0.2%-0.5%的過氧乙酸擦拭物體表面,作用5-15分鐘。
。3)使用獲得衛生部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的適于物體表面和地面消毒的消毒劑,并按產品說明書使用。
。4)消毒后的物體表面和地面應當保持干燥。
3、收治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病房內的物品表面、地面應當每天進行清潔和消毒,依據各類物品被接觸的頻率以及受污染的嚴重程度,選擇適宜的消毒方法。如床頭柜、床欄桿、門把手、水龍頭、地面等應當每天用消毒劑消毒兩次。一般情況下,采用 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物體表面或拖地。
三、終末消毒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出院、轉院或者死亡后,病人房間的環境和使用的物品應當進行終末消毒。消毒方法是:
(一)空氣消毒
可以使用紫外線燈(按1.5W/m3安裝)照射1小時,對空氣進行消毒。也可以使用0.5%過氧乙酸或者3%過氧化氫噴霧,20-30m1/m3, 作用1小時。消毒時應當關閉門窗,嚴格按照消毒劑使用濃度、使用劑量、消毒作用時間及操作方法進行消毒,消毒完畢充分通風后方可使用。
。ǘ┪矬w表面和地面
房間內的物體表面和地面應當進行清潔后,用500 mg /L-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和拖地,作用15-30分鐘。
(三)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本章第七部分的要求進行。
四、手的清潔與消毒
手的清潔與消毒是切斷接觸傳播的重要措施,手的清潔與消毒應當符合以下原則:
。ㄒ唬┫词衷O施
1、流動水洗手。
2、采用非手觸式開關,如腳踏式、感應式或肘式開關。
3、提供干手設施,如擦手小方巾、一次性紙巾等。
4、配備洗手液和速干手消毒劑。
(二)手的清洗要求
1、下列情況需要進行手的清洗:
。1)出入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病房前后。
。2)診治或者護理每位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之間。
。3)清洗、消毒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各種物品之后。
(4)脫去個人防護用品后。
。5)出入不同區域(清潔區、半污染區與污染區)前后。
2、手的清洗方法,如下圖所示:
(1)取3-5ml清洗劑于手心,兩手心對搓。
(2)雙手指交叉,手心對手背彼此對搓。
(3)雙手指交叉,手心對手心彼此對搓。
。4)雙手互握互搓指背手背。
(5)雙手母指彼此在掌心搓揉。
。6)雙手指尖互在掌心搓揉。
以上每一步驟均為10秒共計1分鐘,最后用清水沖凈清洗劑;使用肥皂的洗手步驟同上。
1.掌心對掌心搓揉
2.手指交叉,掌心對手背搓揉
3.手指交叉,掌心對掌心搓揉
4.雙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ㄈ┦值南
1、下列情況需及時進行手的消毒:
(1)接觸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可能污染的物品后。
。2)脫去個人防護物品及手套后。
(3)離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病房前。
。4)無條件進行手清洗時,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后,仍需盡快進行手的清洗。
2、常用的手消毒劑和使用方法:
。1)75%的乙醇或70%的異丙醇或醇的復合制劑3-5ml ,按洗手方法搓揉1-2分 鐘。
。2)使用獲得衛生部消毒產品衛生許可批件的手消毒劑,并按產品說明書使用。
五、防護用品的清洗與消毒
。ㄒ唬┛梢灾貜褪褂玫姆雷o用品,按照實際情況,選擇下述方法進行清洗、消毒:
1、用后的防護用品放入雙層布袋中封扎,壓力蒸汽滅菌后送洗衣房進行清洗、消毒。
2、無壓力蒸汽滅菌條件的醫院,上述物品在病區用500 mg /L -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0.2%的過氧乙酸浸泡30分鐘,再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3、口罩應當與防護服分開清洗與消毒。
。ǘ┓雷o眼鏡、防護面罩可以用500 mg /L-10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0.2%的過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分鐘,清洗干燥后備用。
六、醫療器械的消毒與滅菌
。ㄒ唬└呶F餍担悍彩谴┻^皮膚或黏膜而進入無菌組織、器官、腔隙的醫療器械,及與破損的皮膚、黏膜密切接觸的醫療器械應當進行徹底清洗、干燥后進行滅菌處理。
1、壓力蒸汽滅菌:121℃ 20分鐘;132℃ 4分鐘。
2、環氧乙烷氣體滅菌:800 mg /L -1200mg/L;相對濕度55-60%;50℃;6h。按不同物品的性質進行環氧乙烷解吸(50℃條件下)平均 4-6h。
3、戊二醛滅菌:2%的堿性戊二醛溶液浸泡10小時, 滅菌水徹底沖洗,干燥保存。
(二)中危器械:凡是接觸皮膚、黏膜的醫療器械應當經過徹底清洗、干燥后,根據其材料要求分別采用不同消毒方法進行消毒。
(1)流動蒸汽消毒20分鐘。
。2)煮沸消毒20分鐘,水中加入1%碳酸氫鈉可提高消毒效果。
(3)不適于壓力蒸汽滅菌的物品可采用化學消毒法:
、傥於2% 的堿性戊二醛溶液浸泡30分鐘。消毒后用清水徹底沖洗殘留戊二醛,干燥保存。
、谶^氧乙酸(加防腐蝕劑):0.2%-0.5% 的過氧乙酸擦拭或浸泡作用15分鐘, 消毒后用清水徹底沖洗殘留過氧乙酸,干燥保存。
、垡掖蓟虍惐迹70-80% 浸泡作用15-30分鐘,干燥保存。
(三)低危物品:通常這類物品只直接或間接與病人健康無損的皮膚相接觸,一般只需清潔處理。當被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明顯污染時才需要消毒。常用500 mg /L -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或擦拭,作用 30分鐘,用清水徹底沖洗后干燥保存。
七、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
。ㄒ唬┎∪耸褂玫拇矄巍⒈徽值任锲访恐芏ㄆ诟鼡Q,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時更換。用后的上述物品用雙層布袋封扎,壓力蒸汽滅菌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500 mg /L -10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半小時,送洗衣房清洗消毒;病人的口罩每天更換,消毒方法同床單,但應與床單等物品分開清洗與消毒。如果上述物品為一次性使用,使用后應當按醫療廢物處理。
病人使用物品與醫務人員使用物品應當分開清洗、消毒。
。ǘ┖粑委熝b置在使用前應達到高水平消毒,螺紋管盡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復使用,用后應當立即用20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消毒30分鐘后,再清洗消毒;也可以使用專用清洗機 (80-93℃,10分鐘)清洗, 烘干備用。氧氣濕化瓶應當每24小時更換,使用后的濕化瓶浸泡于500 mg /L -1000mg/L含氯消毒劑中 30 分鐘,無菌水沖洗后干燥備用。呼吸機主機表面清潔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
。ㄈ┙佑|病人的精密儀器設備,設備表面用70%乙醇或異丙醇擦拭消毒兩遍,或整機用環氧乙烷氣體消毒。
。ㄋ模w溫計使用后用75%乙醇浸泡15分鐘,或者用0.2%過氧乙酸浸泡消毒10分鐘后干燥保存。血壓計、聽診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的乙醇擦拭消毒。壓舌板一人一用一滅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壓舌板。
。ㄎ澹┭鯕馄吭谝瞥鰝魅拘苑堑湫头窝撞》壳,用500 mg /L -10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消毒外表面。
(六)有條件的醫院,可以使用電子病歷。病歷盡可能不帶入污染區,病歷(包括各種化驗單)一旦被污染時,可以使用甲醛氧化法或加熱法熏蒸、環氧乙烷氣體消毒或者壓力蒸汽滅菌(熱敏紙除外)。
。ㄆ撸┎∪耸褂煤蟮奶当,應當按照1:1 比例向杯中注入2000mg/L含氯消毒劑處理痰液 60 分鐘,然后將痰液倒入廁所。痰杯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劑中, 作用30 分鐘,清水沖洗,干燥備用,使用的一次性痰杯,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理。
。ò耍┎∪耸褂煤蟮牟途,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或0.2% 的過氧乙酸浸泡30分鐘,清洗消毒后備用;或者用80-93℃的清水刷洗后,流動蒸汽消毒20 分鐘。也可以使用一次性餐具,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理。
(九)運送病人的工具使用后應當進行消毒,擔架、平車等物體表面用500 mg /L -10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救護車運送病人時應開窗通風,病人離車后,車內的物體表面用500 mg /L -10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空氣用流動紫外線燈照射1小時;救護車上應當配備速干手消毒劑。
。ㄊ┎∪说膫人用物,置福爾馬林熏箱或熏房(氧化法)消毒12小時以上,方可隨病人帶回家。病人使用的手機用75%乙醇擦拭表面后,用塑料小袋密封,保存一周后再使用。
八、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的處理
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等應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處理的原則為:
。ㄒ唬┽t院應當設有污水處理系統。設有污水處理系統的醫院,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等可直接入污水池,適當增加污水處理消毒劑的投藥量,保證污水處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
。ǘo污水處理設施的醫院,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嘔吐物則應按下述方法進行處理:
1、使用漂白粉:1份漂白粉(10%漂白粉乳液)+4份污物,混勻,消毒2小時。
2、使用優氯凈:1份優氯凈+12份污物,混勻,消毒2小時。
3、每病床須設置加蓋容器,裝足量1500mg/L~2500mg/L有效氯溶液,用作排泄物、分泌物的隨時消毒。將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放入消毒液中,作用時間為30~60分鐘。
4、將消毒后的污物倒入廁所,便器、便盆等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半小時。
第三章 隔離技術
一、隔離的原則
。ㄒ唬⿲魅拘苑堑湫头窝滓伤撇∪撕痛_診病人應當盡早采取隔離措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和確診病人分開安置。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和確診病人應當單間隔離,經病原學或者血清學確診的病人可以置于多人房間,不設陪護。病人的活動應當限制在病房內進行。與病人相關的診療活動盡量在病區內進行。
。ǘ└鶕䝼魅拘苑堑湫头窝椎膫鞑ネ緩,在實施標準預防措施的基礎上,采取飛沫隔離、空氣隔離與接觸隔離措施。具體措施包括:
1、病人置單間隔離。若條件不允許時,可以將經病原學或者血
清學確診的病人置于同一房間。
2、戴手套,在處理完病人的污物后、病人之間應更換手套,離開病人病房前應摘去手套,洗手與手消毒,并保持潔凈。
3、進行有可能受到污染的操作時,應當穿隔離衣或者防護衣,離開病人房間前應脫去,并保持工作服不受到污染。
4、減少病人的移動和轉換病房,若確需轉換病房時,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病人對其他病人和環境造成污染。
5、病人的診療、護理物品應當專用,若條件有限時,用后應做好清潔和消毒工作。
(三)醫院根據實際工作條件采取區域隔離,具體要求包括:
1、將整個病區分為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清潔區包括醫務人員的值班室、更換刷手衣褲室、穿工作服室、浴室、庫房等,半污染區包括治療室、醫護人員的辦公室、消毒室、穿防護服或者隔離衣室等,污染區包括病室和病室間的走廊。
2、在清潔區和半污染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之間分別設立緩沖帶,并加裝實際的隔離屏障(如隔離門)。
3、各區之間用顏色區分,即清潔區劃藍色線,半污染區劃黃色線,污染區劃紅色線,以警示醫務人員。
4、分別設立醫務人員和病人的專用通道。
5、防護用品置于不同區域,醫務人員在不同區域穿戴和脫摘相應的防護用品。
6、各區、各帶和各通道有專門的功能定位。
7、整個病區通風良好。
二、不同部門的隔離措施
1、發熱門(急)診
(1)遠離其他門診、急診,獨立設區,出入口與普通門急診分開,標識明顯。
(2)有備用診室。
。3)設隔離衛生間。
。4)掛號、就診、檢驗、檢查、取藥等能全部在該區域內完成。
。5)設較獨立的醫護人員內部工作區域。
2、隔離留觀室
。1)獨立設區,標識明顯。
。2)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分區明確,無交叉,辦公室與留觀室盡量保持一定距離。
(3)留觀病人單間隔離,房間內設衛生間。
。4)病人病情允許時應戴口罩,不能離開留觀室,嚴禁病人之間相互接觸。
。5)積極進行鑒別診斷,排除上感、流感、細菌性或支原體、衣原體肺炎等。
3、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人病區
。1)通風良好,獨立設區,與其他病區相隔離,有明顯標識。
(2)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三區無交叉。
(3)醫務人員辦公室與病房分隔無交叉,并有一定距離。
。4)疑似病人一人一室,房間內設衛生間。
。5)病人戴口罩,不能離開病房,嚴禁病人間相互接觸。。
(6)嚴格探視制度,不設陪護,不得探視,若病人病情危重必須探視的,探視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做好個人防護。
4、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臨床診斷或確診病人病區
(1)通風良好,獨立設區,與其他病區相隔離,有明顯標識。
。2)布局合理,分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三區無交叉。
。3)分別設立醫務人員和病人專用通道。
。4)病人戴口罩,不得離開病區。
。5)重型病人應當收治在重型監護病房或者具備監護和搶救條件的病室,收治重型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監護病房或者具備監護和搶救條件的病室不得收治其他病人。
。6)醫務人員辦公室與病房分隔,有一定距離,無交叉。
。7)嚴格探視制度,不設陪護,不得探視,若病人病情危重必須探視的,探視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做好個人防護。
三、已經建立負壓病房的醫院可以采取房間隔離
房間隔離的具體要求包括:
1、整個病區空氣的流向為從辦公區 → 走廊 → 緩沖間→ 隔離病房,病區通風良好。
2、將隔離病房視為污染區,隔離病房外的走廊與病人房間之間設立緩沖間,防護用品置于緩沖間內。
3、醫務人員進入隔離病房前,在緩沖間內穿戴防護用品,離開隔離病房時,在緩沖間脫摘防護用品。
4、病人的一切診療護理工作和病人的生活活動在病室內完成。
第四章 人員的防護技術
一、醫務人員防護的原則
醫務人員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護采取標準預防的原則,并根據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傳播途徑采取飛沫隔離、接觸隔離和空氣隔離。醫院應當根據醫務人員在工作時接觸疑似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臨床確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導致感染的危險性程度采取分級防護,防護措施應當適宜。
。ㄒ唬┽t院內所有區域應當采取標準預防。標準預防的核心內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視為具有潛在感染性病人,即認為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必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液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采取防護措施。
2、要防止經血傳播性疾病的傳播,又要防止非經血傳播性疾病的傳播。
3、強調雙向防護。既要預防疾病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又要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給病人。
。ǘ藴暑A防的具體措施包括:
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
2、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觸了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應當立即洗手;
4、醫務人員的工作服、臉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到時,應當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鏡或者面罩,穿隔離衣或圍裙;
5、處理所有的銳器時應當特別注意,防止被刺傷;
6、對病人用后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采取正確的消毒措施。
二、防護用品的標準及使用
醫務人員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醫用級標準。
。ㄒ唬┓雷o服:應當符合《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GB19082-2003,可為聯體式或者分體式結構,穿脫方便,結合部嚴密。袖口、腳踝口應當為彈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靜電性、過濾效率和無皮膚刺激性。
。ǘ┓雷o口罩:應當符合《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分為長方型和密合型,應當配有鼻夾,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濕性,對皮膚無刺激,氣流阻力在空氣流量為85L/min的情況下,吸氣阻力不得超過35mmH20,濾料的顆粒過濾效率應當不小于95%。也可以選用符合N95或者FFP2標準的防護口罩。
。ㄋ模┓雷o眼鏡或面罩:使用彈性佩戴法,視野寬闊、透亮度好,
有較好的防濺性能。
。ㄎ澹└綦x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長袖、拉鏈或者鈕扣位于
背部。
(六)手套:為醫用一次性乳膠手套。
。ㄆ撸┬祝簽榉浪⒎牢廴拘住
三、醫務人員的分級防護
。ㄒ唬┮患壏雷o:適用于發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
1、嚴格遵守標準預防的原則。
2、嚴格遵守消毒、隔離的各項規章制度。
3、工作時應穿工作服、隔離衣、戴工作帽和防護口罩,必要時戴乳膠手套。
4、嚴格執行洗手與手消毒制度。
5、下班時進行個人衛生處置,并注意呼吸道與黏膜的防護。
。ǘ┒壏雷o:適用于進入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觀室、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專門病區的醫務人員,接觸從病人身上采集的標本、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過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體的工作人員,轉運病人的醫務人員和司機。
1、嚴格遵守標準預防的原則。
2、根據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傳播途徑,采取飛沫隔離、接觸隔離與空氣隔離。
3、嚴格遵守消毒、隔離的各項規章制度。
4、進入隔離留觀室和專門病區的醫務人員必須戴防護口罩,穿工作服、防護服或隔離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嚴格按照清潔區、半污染區和污染區的劃分,正確穿戴和脫摘防護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衛生與保護。
、籴t務人員進入病區穿戴防護用品程序:
醫務人員通過員工專用通道進入清潔區,認真洗手后依次戴工作帽、防護口罩、換工作鞋襪,有條件的醫院可以更換刷手衣褲。
在進入半污染區前穿工作服,手部皮膚有破損或疑似有損傷者戴手套進入半污染區。
在進入污染區前,穿防護服或者隔離衣,加戴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外科口罩、防護眼鏡、手套、鞋套。
、卺t務人員離開病區脫摘防護用品程序:
醫務人員離開污染區前,應先消毒雙手,依次脫摘防護鏡、外層口罩和工作帽、防護服或者隔離衣、鞋套、手套等物品,分置于專用容器中,再次消毒手,進入半污染區。
離開半污染區進入清潔區前,先洗手與手消毒,脫工作服,洗手和手消毒。
離開清潔區前,洗手與手消毒,摘去防護口罩、帽子,沐浴更衣,并進行口腔、鼻腔及外耳道的清潔。
每次接觸病人后立即進行手的清洗和消毒。
一次性外科口罩、防護口罩、防護服或者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被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當立即更換。
醫務人員在下班前應進行個人衛生處置,并注意呼吸道與黏膜的防護。
。ㄈ┤壏雷o:適用于為病人實施吸痰、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的醫務人員。
除二級防護外,還應當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護器。
隔離留觀室、隔離病區、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ICU必須配置耐穿刺、防滲漏的容器盛裝各類銳器,預防醫務人員發生銳器傷。
醫院應當合理安排醫務人員的工作,避免過度勞累,并及時對其健康情況進行監測,注意監測醫務人員的體溫和呼吸系統的癥狀。
三、病人的防護
(一)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疑似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按指定路線進入病區。
(二)病人進入病區前更換病人服,個人物品及換下的衣服集中消毒處理后,存放于指定地點由醫院統一保管。
。ㄈ┎∪俗≡浩陂g嚴禁外出,其活動應限制在病室內,一切診療活動也盡量在此病區內完成。
(四)嚴格探視制度,不設陪護、不得探視;特殊情況必須探視的,應按照規定的時間、沿規定路線,采取嚴格的防護措施后進入。
。ㄎ澹┘訌姴∪藗人衛生管理。
(六)病人住院期間,病情允許時,病人應當戴口罩。
。ㄆ撸┎∪顺鲈骸⑥D院時必須進行沐浴,更換干凈的衣服后方可離開病房。
(八)病人死亡時,對尸體應及時進行處理,處理方法為:用3000 mg /L的含氯消毒劑或0.5%過氧乙酸棉球或紗布填塞病人口、鼻、耳、肛門等所有開放通道;用雙層布單包裹尸體,裝入雙層尸體袋中,由專用車輛直接送至指定地點火化。
(九)病人住院期間使用的個人物品經消毒后方可隨病人或家屬帶回家。
第五章 醫療廢物的管理
為有效預防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醫療廢物引起的疾病傳播和流行,根據《醫療廢物處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醫療廢物的管理遵循以下原則:
一、醫院應針對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醫療廢物管理制度,其中應包括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和發熱門診醫療廢物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
二、醫療廢物應分類收集,并按照類別放置于防滲、防漏、防銳器的專用包裝物或密閉的容器內。醫療廢物專用包裝物、容器,應有明顯的中英文警示標識。醫療廢物收集點應設在病區的污染端,利于廢物的收集。
三、損傷性醫療廢物應當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滲漏的容器中,外運時必須嚴格密封,并在其外部套裝醫療廢物專用的黃色塑料袋。其它醫療廢物,包括患者的生活垃圾直接放入雙層黃色塑料袋,分層封扎袋口。不得使用影響密封性能的器具或方法進行封口。
四、醫療廢物收集容器應符合有關部門的要求,所有廢物盛裝量不應超過容器或包裝袋的3/4。嚴禁使用有破損或已經污染的收集容器。
五、醫療廢物應每日由專人使用專用轉運工具,按照規定的時間、路線及時清運,就近轉送到醫院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廢物專門暫存場所,定期由轄區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轉運焚燒。無集中處置的城市或地區,醫院應當按照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的規定進行處置。運送工具、暫存場所等需及時清潔,遇污染時及時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或0.2%的過氧乙酸消毒。
六、醫院應建立醫療廢物暫存場所,不得露天存放醫療廢物。醫療廢物暫存所應遠離醫療區、食品加工區和人員活動區,應有明顯的警示標識,設有防滲漏、防蚊蟲、防鼠措施以及其他安全措施。并應定期消毒清潔。
七、病原體的培養物、菌毒種保存液等高危險廢物應在本單位就地滅菌、消毒后再按醫療廢物處理。
八、收集運送醫療廢物的衛生員應相對固定,并經過醫療廢物處理流程、醫院感染控制、自身防護、意外事故處理等知識的培訓。衛生員工作時應嚴格按照病區防護要求做好防護工作。
九、對外運的醫療廢物必須做好交接工作,并認真記錄,內容包括醫療廢物的種類、數量、交接時間、集中處置單位以及經辦人簽名。登記資料至少保存兩年。
十、醫院內產生的污水應按國家的有關規定進行嚴格的消毒后再排入污水處理系統。
第六章 重點部門的醫院感染管理
一、門(急)診的醫院感染管理
。ㄒ唬┰趥魅拘苑堑湫头窝琢餍衅陂g,應對門(急)診病人進行體溫的篩查,發現體溫升高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轉發熱門診。
。ǘ﹤魅拘苑堑湫头窝琢餍衅陂g,發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執行一級防護;普通門診醫務人員執行標準預防。接診不同病人時應嚴格洗手和/或手消毒。
(三)診療環境應通風良好,并常規進行物體表面及地面的消毒,每天2次。
。ㄋ模┽t護人員應認真作好鑒別診斷,發現疑似或臨床確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立即為病人佩戴口罩,并及時將病人轉送發熱門診或隔離病區,按有關要求進行報告,作好消毒隔離工作。
(五)疑似或臨床確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轉走后要及時進行嚴格的終末消毒,并通知該病人就診過的有關科室如放射科、化驗室等,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接觸患者的醫護人員更換帽子、防護口罩及工作服后方可重新接診下一個病人。
(六)做好終末消毒記錄。內容包括接診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址、工作單位及聯系方式,空氣、地面、物體表面及使用過的醫療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續時間、醫療廢物及污染衣物的處理等,最后有實施消毒人的簽名和記錄者的簽名,并注明記錄時間。
二、發熱門(急)診的醫院感染管理
。ㄒ唬┌l熱門(急)診的醫務人員執行一級防護。
。ǘ┆毩⒃O區,與其它門診、急診及病區相隔離,防止人流、物流交叉。發熱門診應有明顯標識。診室消毒期間,應有備用診室。
(三)工作人員通道與病人通道完全分開。分設清潔區、半污染區、污染區,各區無交叉。各診室及相應輔助科室設非手觸式流動水洗手裝置。該區域功能齊全,有獨立的影像科、檢驗科、藥房、收費處及衛生間等。該區必須通風良好,有獨立的消毒設備。
。ㄋ模┟拷佑|一位患者后洗手,必要時手消毒。
(五)進入該區就診的病人及其家屬應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
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觀室及病區的醫院感染管理
(一)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的醫務人員執行二級或三級防護。
。ǘ﹤魅拘苑堑湫头窝撞^的布局:應布局合理,分為清潔區、半污染區及污染區,整個病區通風良好。清潔物品從清潔區入口送進、污染物品由污染區出口取出。其中清潔區供醫護人員休息、半污染區設有醫生辦公室、治療室等、污染區即病房及病房間的走廊,三區之間應有實際的屏障及通訊方式。每個病房需帶有獨立的衛生間。
。ㄈ┍M可能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如鞋套、手套、呼吸機螺紋管等。
。ㄋ模┤齾^的進出口均有明確的著裝和消毒要求,嚴格執行后方可進出。病區應設醫院感染管理監督員監督醫務人員的防護是否符合要求。進入流程與防護用品的穿脫步驟見第四章。
。ㄎ澹┽t療用品、防護用品、環境等的消毒見第二章。
。┮伤苽魅拘苑堑湫头窝撞∪瞬》颗c臨床確診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病房應相對獨立,疑似和臨床確診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應安置單人間,若條件不允許時,經病原學或血清學確診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可2~3人/間,病人應佩戴口罩,不得離開病房,不設陪護、不得探視。
。ò耍┮淮涡允褂冕t療用品的處理:用過的輸液器、注射器等一
次性使用醫療用品,使用后置于防滲透、耐穿刺的容器中,用雙層黃色塑料袋分層封裝由病區的污染區出口送至各病區的外走廊,按醫療廢物進行管理,避免造成污染。
。ň牛┗颊叱鲈簳r,其攜帶的各種物品均要進行相應的消毒處理。出院后,病房進行終末消毒。
。ㄊ┎∪瞬坏秒x開留觀室和病房,不設陪護。
。ㄊ唬┖侠戆才裴t務人員工作與休息,監測其體溫變化及呼吸系統癥狀,發現呼吸道不適,及時就診。
四、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ICU的醫院感染管理
傳染性非典型肺炎 ICU的醫院感染管理應在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感染管理的基礎上,還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ㄒ唬﹤魅拘苑堑湫头窝 ICU的醫務人員執行二級或者三級防
護。
(二)布局合理,各區設置相應的非手觸式開關的洗手設備和手消毒設施。
(三)通風良好,空氣流向由清潔區流向污染區,有條件的醫院建立空氣負壓病房或者安裝空氣凈化設施。
。ㄋ模┕ぷ魅藛T應嚴格防護后進入,必要時加穿防水圍裙;實施有可能噴濺的操作如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操作時,戴防護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護器。下班時沐浴更衣后方可離開。
(五)患者的各種留置管路盡可能一次性使用,可以重復使用的用后立即以2000mg/L含氯消毒劑或0.2%的過氧乙酸浸泡30分鐘,清洗后再行滅菌。
(六)每個床單位的診療用品,如血壓計、聽診器等每床專用。
(七)每張病床須設置加蓋容器,裝足量1500mg/L~2500mg/L的含氯消毒液,用做排泄物、分泌物的隨時消毒。容器每天消毒1次。
。ò耍┙故罩纹渌莻魅拘苑堑湫头窝椎闹匦筒∪。
五、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內檢驗科的醫院感染管理
(一)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內檢驗科的醫務人員執行二級防護。
。ǘ⿲嶒炇业南竟ぷ靼ㄒ韵聝热荩
1、空氣消毒:首選自然通風,保證室內外空氣的流通。室內無人時使用紫外線燈照射消毒(按1.5W/ m3安裝),每次照射不小于1小時,每天2~4次。
2、物體表面及地面的消毒:500 mg/L -1000mg/L含氯消毒劑擦拭物體表面或拖地,每天至少2次,遇污染時隨時消毒。
。ㄈ╈o脈采血必須一人一針一巾一帶,微量采血做到一人一針一管一片,對每位病人采血前后均應洗手和/或消毒。
。ㄋ模吮镜奶幚恚核蜋z的標本置于雙層黃色塑料袋中,由專人運送,嚴防遺灑,專人簽收。標本的檢測需在生物安全柜內進行。標本離心結束靜止5分鐘后再打開,離心機需放置在指定的通風處。檢測后的培養皿、培養基、試管等高危物品,經壓力蒸汽滅菌處理后按醫療廢物處理;檢測過程中所產生的其它污染物品(如:痰杯、尿杯、干化學試紙及干化學試紙的存放盒)可以浸泡于1000mg/L含氯消毒劑中,作用30分鐘進行消毒。一次性使用的物品,用后按醫療廢物處理。
(五)標本的保存:標本采集后應立即測定。分析后已發出報告的標本原則上不保存;如確需保存,試管表面用50 0mg/L -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擦拭,用潔凈的口袋包裝,作好標記和登記后保存在專用帶鎖冰箱內,專人管理并作特殊記錄。保存的樣本必須在相關部門驗收合格的實驗室內打開進行有關的實驗研究。普通實驗室嚴禁進行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毒株的分離鑒定和保存。
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內影像科的醫院感染管理
。ㄒ唬﹤魅拘苑堑湫头窝琢餍衅陂g,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內影像科的醫務人員執行二級防護。
。ǘ┯跋裨O備:X線胸部攝影可以使用普通X線機,床旁攝影必須配備移動式X線攝影機。有條件的醫院普通X線機或移動式X線攝影機可與計算機攝影(CR)設備和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ACS)聯合應用,以提高攝影質量。CR的數字化圖像經PACS傳送至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外的影像科,在圖像工作站上進行診斷,并可實施遠程會診。移動式X線攝影機須放在污染區。
(三)通風措施:放射科應通風良好,通風不良時應安裝排風扇,排風流向必須由清潔區流向污染區。
。ㄋ模﹪栏駡绦锌諝、物體表面和地面等的消毒措施。
。ㄎ )膠片暗盒/影像板的準備:在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區內進行X線攝影,除作好X線防護外,還必須對膠片暗盒/影像板進行處理。具體方法如下:
1、對暗盒/影像板編號:在其右下角粘貼鉛號進行編號;
2、包裹暗盒/影像板:用內黑外黃兩層塑料袋包裹暗盒/影像板,其正面上方為塑料袋封口處,在外層塑料袋正面寫上暗盒/影像板編號。
3、攝像后,除去塑料袋,即可進行正常的工作程序。
。┽t療廢物的處理:醫療廢物裝雙層黃色塑料袋,分層封扎送焚燒。
七、洗衣房的醫院感染管理
。ㄒ唬┫匆路繎斖L良好,布局合理,設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污染被服的專門消毒清洗區。
(二)工作人員收取、消毒污染被服時,工作人員執行二級防護,應戴橡膠手套。收取污染被服時,嚴禁清點。
。ㄈ┪廴颈环泬毫φ羝麥缇蛴500 mg/L -1000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30分鐘后再進行清洗。
(四)運送被服的運輸車潔污分開,即污染車和清潔車,專車專用。運送污染被服的車輛應每次消毒,用500 mg/L -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
(五)空氣可選用紫外線照射消毒(按1.5W/m3安裝),照射1小時,每天2次。物體表面和地面用500 mg/L -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0.2%過氧乙酸擦拭物體表面和拖地,每天2次。
編寫人員名單
李六億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李衛光 山東省立醫院
袁洽劻 中國CDC消毒監測中心
武迎宏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邵麗麗 北京天壇醫院
王力紅 首醫附屬宣武醫院
陳世平 北京301醫院
張流波 中國CDC消毒監測中心
魏 華 北京301醫院
李素英 北京佑安醫院
薛文英 北京鐵路總醫院
張曉煒 北京同仁醫院
徐國賓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李坤成 首醫附屬宣武醫院
鐘秀玲 北京煤炭醫院
齊方東 首醫附屬宣武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