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无限传媒在线观看_老司机免费视频久久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_性大片1000免费看_国产精品亚洲三区_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中國醫藥網 醫療器械 保健品網 醫藥招商 醫藥資訊 產品大全 百姓OTC 醫藥搜索 醫藥展會 醫藥人才 醫藥論壇
中醫藥-中國醫藥網
中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風采   中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
中藥招商 中藥產品


中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蟲
鎮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中醫基礎

濕溫(中焦)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瘧、痢、疸、痹附)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54.濕熱上焦未清,里虛內陷,神識如蒙,舌滑脈緩,人參瀉心湯加白芍主之。
 
    濕在上焦,若中陽不虛者,必始絡在上焦,斷不內陷,或因中陽本虛,或因誤傷于藥,其勢必致內陷。濕之中人也,首如裹,目如蒙,熱能令人昏,故神識如蒙。此與熱邪直入包絡,譫語神昏有間。里虛,故用人參以護里陽,白芍以護真陰。濕陷于里,故用干姜、枳實之辛通。濕中兼熱,故用黃芩、黃連之苦降。此邪已內陷,其勢不能還表,法用通降,從里治也。
 
    〔人參瀉心湯〕苦辛寒兼甘法。
 
    人參〔二錢〕、干姜〔二錢〕、黃連〔一錢五分〕、黃芩〔一錢五分〕、枳實〔一錢〕、生白芍〔二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55.濕熱受自口鼻,由募原直走中道,不饑不食,機竅不靈,三香湯主之。
 
    此邪從上焦來,還使上焦去法也。
 
    〔三香湯方〕微苦微辛微寒兼芳香法。
 
    栝蔞皮〔二錢〕、桔梗〔三錢〕、黑山梔〔二錢〕、枳殼〔二錢〕、郁金〔二錢〕、香豉〔一錢〕、降香末〔三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溫服。
 
    〔方論〕按此證由上焦而來,其機尚淺,故用蔞皮、桔梗、枳殼微苦微辛開上,山梔輕浮微苦清熱,香豉郁金降香,化中上之穢濁而開郁。上條以下焦為邪之出路,故用重;此條以上焦為邪之出路,故用輕。以下三焦均受者則用分消,彼此互參,可以知葉氏之因證制方,心靈手巧處矣,惜散見于案中,而人多不察,茲特為拈出,以概其余。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56.吸受穢濕,三焦分布,熱蒸頭脹,身痛嘔逆,小便不通,神識昏迷,舌白渴不多飲,先宜芳香通神利竅,安宮牛黃丸。繼用淡滲,分消濁濕,茯苓皮湯。
 
    按此證表里經絡臟腑三焦俱為濕熱所困,最畏閉外脫。故急以牛黃丸宣竅清熱,而護神明。但牛黃丸不能利濕分消,故繼以茯苓皮湯。
 
    〔茯苓皮湯〕淡滲兼微辛微涼法。
 
    茯苓皮〔五錢〕、生薏仁〔五錢〕、豬苓〔三錢〕、大腹皮〔三錢〕、白通草〔三錢〕、淡竹葉〔二錢〕。
 
    水八杯,煮取二杯,分三次服。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57.陽明濕溫,氣壅為噦者,新制橘皮竹茹湯主之。
 
    按:《金匱》橘皮竹茹湯,乃胃虛受邪之治。今治濕壅遏胃氣致噦,不宜用參甘峻補,故改用柿蒂,按柿成于秋,得陽明燥金之主氣,且其形多方,他果未之有也,故治肺胃之病有獨勝。柿蒂乃柿之歸束處,凡花皆散,凡子皆降,凡降先收,從生而散而收而降,皆一蒂為之也,治逆呃之能事畢矣。
 
    〔新制橘皮竹茹湯方〕苦辛通降法。
 
    橘皮〔三錢〕、竹茹〔三錢〕、柿蒂〔七枚〕、姜汁〔三茶匙沖〕。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溫服,不知,再作服。有痰火者,加竹瀝、括蔞霜。有瘀血者,加桃仁。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58.三焦濕郁,升降失司,脘連腹脹,大便不爽,一加減正氣散主之。
 
    再按此條與上第五十六條,同為三焦受邪,彼以分消開竅為急務,此以升降中焦為定法,各因見證之不同也。
 
    〔一加減正氣散方〕
 
    霍香!捕X〕、厚樸〔二錢〕、杏仁〔二錢〕、茯苓皮〔二錢〕、廣皮〔一錢〕、神曲〔一錢五分〕、麥芽〔一錢五分〕、綿茵陳〔二錢〕、大腹皮〔一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再服。
 
    〔方論〕正氣散本苦辛溫兼甘法,今加減之,乃苦辛微寒法也。去原方之紫蘇、白芷,無須發表也。去甘桔,此證以中焦為扼要,不必提上焦也。祇以藿香化濁,厚樸、廣皮、茯苓、大腹瀉濕滿。加杏仁利肺與大腸之氣,神曲、麥芽升降脾胃之氣,茵陳宣濕郁而動生發之氣。藿香但用梗,取其走中不走外也。茯苓但用皮,以諸皮皆涼瀉濕熱獨勝也。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59.濕郁三焦,脘悶便溏,身痛舌白,脈象模糊,二加減正氣散主之。
 
    上條中焦病重,故以升降中焦為要。此條脘悶便溏,中焦證也。身痛舌白,脈象模糊,則經絡證矣。故加防己急走經絡中濕郁。以便溏不比大便不爽,故加通草、薏仁利小便,所以實大便也。大豆黃卷從濕熱蒸變而成,能化蘊釀之濕熱,而蒸變脾胃之氣也。
 
    〔二加減正氣散方〕苦辛淡法。
 
    藿香!踩X〕、廣皮〔二錢〕、厚樸〔二錢〕、茯苓皮〔三錢〕、木防己〔三錢〕、大豆黃卷〔二錢〕、川通草〔一錢五分〕、薏苡仁〔三錢〕。
 
    水八杯,煮三杯,三次服。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60.穢濕著里,舌黃脘悶,氣機不宣,久則釀熱,三加減正氣散主之。
 
    前兩法一以升降為主,一以急宣經隧為主。此則以舌黃之故,預知其內已伏熱,久必化熱,而身亦熱矣。故加杏仁利肺氣,氣化則濕熱俱化;恋鴽,清濕中之熱,合藿香所以宣氣機之不宣也。
 
    〔三加減正氣散方〕苦辛寒法。
 
    藿香〔三錢連梗葉〕、茯苓皮〔三錢〕、厚樸〔二錢〕、廣皮〔一錢五分〕、杏仁〔三錢〕、滑石〔五錢〕。
 
    水五杯,煮二杯,再服。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61.穢濕著里,邪阻氣分,舌白滑,脈右緩,四加減正氣散主之。
 
    以右脈見緩之故,知氣分之濕阻。故加草果、楂肉、神曲,急運坤陽,使足太陰之地氣,不上蒸手太陰之天氣也。
 
    〔四加減正氣散方〕苦辛溫法。
 
    藿香!踩X〕、厚樸〔二錢〕、茯苓〔三錢〕、廣皮〔一錢五分〕、草果〔一錢〕、楂肉〔五錢炒〕、神曲〔二錢〕。
 
    水五杯,煮二杯,渣再煮一杯,三次服。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62.穢濕著里,脘悶便泄,五加減正氣散主之。
 
    穢濕而致脘悶,故用正氣散之香開;便泄而知脾胃俱傷,故加大腹運脾氣,谷芽升胃氣也。以上二條,應入前寒濕類中,以同為加減正氣散法,欲觀者知化裁古方之妙,故列于此。
 
    〔五加減正氣散方〕苦辛溫法。
 
    藿香!捕X〕、廣皮〔一錢五分〕、茯苓塊〔三錢〕、厚樸〔二錢〕、大腹皮〔一錢五分〕、谷芽〔二錢〕、蒼術〔一錢〕。
 
    水五杯,煮二杯,日再服。
 
    按今人以藿香正氣散統治四時感冒,試問四時只一氣行令乎?抑各司一氣,且有兼氣乎?況受氣之身軀臟腑,又各有不等乎?歷觀前五法,均用正氣散,而加法各有不同,亦可知用藥非絲絲入扣,不能中病,彼泛論四時不正之氣,與統治一切諸病之方,皆未望見軒岐之堂室者也。烏可云醫乎?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63.脈緩身痛,舌淡黃而滑,渴不多飲,或竟不渴,汗出熱解,繼而復熱,內不能運谷之濕,外復感時令之濕,發表攻里,兩不可施,誤認傷寒,必轉壞證,徙清熱則濕不退,徒袪濕則熱愈熾,黃芩滑石湯主之。
 
    脈緩身痛,有似中風,但不浮舌滑不渴飲,則非中風矣。若系中風,汗出則身痛解,而熱不作矣。今繼而復熱者,乃濕熱相蒸之汗,濕屬陰邪,其氣留連,不能因汗而退,故繼而復熱。內不能運水谷之濕,脾胃困于濕也。外復受時令之濕,經絡亦困于濕矣。倘以傷寒發表攻里之法施之: 發表則誅伐無過之表陽傷而成痙。攻里則脾胃之陽傷而成洞泄,寒中故必轉壞證也。濕熱兩傷,不可偏治: 故以黃芩、滑石、茯苓皮,清濕中之熱。蔻仁、豬苓,宣濕邪之正。再加腹皮、通草,共成宣氣利小便之功。氣化則濕化,小便利則火腑通而熱自清矣。
 
    〔黃苓滑石湯方〕苦辛寒法。
 
    黃苓〔三錢〕、滑石〔三錢〕、茯苓皮〔三錢〕、大腹皮〔二錢〕、白蔻仁〔二錢〕、通草〔一錢〕、豬苓〔三錢〕。
 
    水六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溫三服。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64.陽明濕溫,嘔而不渴者,小半夏加茯苓湯主之。嘔甚而痞者,半夏瀉心湯去人參干姜大棗甘草,加枳實生姜主之。
 
    嘔而不渴者,飲多熱少也。故主以小半夏加茯苓,逐其飲而嘔自止。嘔而兼痞,熱邪內陷,與飲相搏,有固結不通之患,故以半夏瀉心去參、姜、甘、棗之補中,加枳實、生姜之宣胃也。
 
    〔小半夏加茯苓湯方〕
 
    半夏〔六錢〕、茯苓〔六錢〕、生姜〔四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半夏瀉心湯去人參干姜甘草大棗加枳實生姜方〕
 
    半夏〔六錢〕、姜連〔二錢〕、姜芩〔三錢〕、枳實〔三錢〕、生姜〔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虛者復納人參大棗。
 
    征按:濕之為病,其來也漸,其去也遲,譬若小人之易進而難退也。濕溫之痞,與濕寒異: 濕寒之痞,兼有食積。濕熱之痞,熱陷邪留,故嘔而兼痞也。水氣上逆則嘔,水停膈間,上干于頭則眩,中凌于心則悖,方目本文,字字俱有斟酌,難為粗心者道。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65.濕聚熱蒸,蘊于經絡,寒戰熱熾,骨骱煩疼,舌色灰滯,面目痿黃,病名濕痹,宣痹湯主之。
 
    《經》謂風寒濕三者合而為痹,《金匱》謂經熱則痹,蓋《金匱》誠補《內經》之不足,痹之因于寒者固多,痹之兼乎熱者亦復不少,合參二經原文,細驗于臨證之時,自有權衡,本論因載濕溫而類及熱痹,見濕溫門中,原有痹證,不及備載痹證之全,學者欲求全豹,當于《內經》、《金匱》、喻氏、葉氏以及未元諸名家,合而參之自得。大抵不越寒熱兩條,虛實異治。寒痹勢重,而治反易,熱痹勢緩,而治反難。實者單病軀殼易治,虛者兼病臟腑夾痰飲腹滿等證,則難治矣。猶之傷寒兩感也。此條以舌灰目黃,知其為濕中生熱;寒戰熱熾,知其在經絡;骨骱疼痛,知其為痹證。若泛用治濕之藥,而不知循經入絡,則罔效矣。故以防己急走經絡之濕。杏仁開肺氣之先。連翹清氣分之濕熱。赤豆清血分之濕熱。滑石利竅而清熱中之濕。山梔肅肺而瀉濕中之熱。薏苡淡滲而主攣痹。半夏辛平而主寒熱。蠶沙化濁道中清氣。痛甚加片子姜黃、海桐皮者,所以宣絡而止痛也。
 
    〔宣痹湯方〕苦辛通法。
 
    防己〔五錢〕、杏仁〔五錢〕、滑石〔五錢〕、連翹〔三錢〕、山梔〔三錢〕、薏苡〔五錢〕、半夏〔三錢醋炒〕、晚蠶沙〔三錢〕、赤小豆皮〔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溫三服。痛甚加片子姜黃二錢,海桐皮三錢。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66.濕郁經脈、身熱身痛,汗多自利,胸腹白疹,內外合邪,純辛走表,純苦清熱,皆在所忌,辛涼淡法,薏苡竹葉散主之。
 
    上條但痹在經脈,此則臟腑亦有邪矣,故又立一法。汗多則表陽開,身痛則表邪郁,表陽開而不解表邪,其為風濕無疑,蓋汗之解者寒邪也,風為陽邪,尚不能以汗解,況濕為重濁之邪,故雖有汗不解也,學者于有汗不解之證,當識其非風則濕,或為風濕相搏也。自利者小便必短,自疹者風濕郁于經絡毛竅,此濕停熱郁之證,故主以辛涼解冗表之熱,辛淡滲在里之濕,俾表邪從氣化而散,里邪從小便而驅,雙解表里之妙法也,與下條互勘自明。
 
    〔薏苡竹葉散方〕辛涼淡法亦輕以去實法。
 
    薏苡〔五錢〕、竹葉〔三錢〕、飛滑石〔五錢〕、白蔻仁〔一錢五分〕、連翹〔三錢〕、茯苓塊〔五錢〕、白通草〔一錢五分〕。
 
    共為細末,每服五錢,日三服。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67.風暑寒濕,雜感混淆,氣不主宣,咳嗽頭脹,不饑,舌白,肢體若廢,杏仁薏苡湯主之。
 
    雜感混淆,病非一端,乃以「氣不主宣」四字為扼要,故以宣氣之藥為君,既兼兩濕中寒邪,自當變辛涼為辛溫。此條應入寒濕類中,列于此者,以其為上條之對待也。
 
    〔杏仁薏苡湯方〕苦辛溫法。
 
    杏仁〔三錢〕、薏苡〔三錢〕、桂枝〔五分〕、生姜〔七分〕、厚樸〔一錢〕、半夏〔一錢五分〕、防己〔一錢五分〕、白蒺藜〔二錢〕。
 
    水五杯,煮三杯,渣再煮一杯,分溫三服。
 
    68.暑濕痹者,加減木防己湯主之。
 
    此治痹之祖方也。風勝則引,引者(吊痛掣痛之類,或上或下,四肢游走作痛,經謂行痹是也)加桂枝、桑葉。濕勝則腫,腫者 (土曰敦阜)加滑石、萆薢、蒼術。寒勝則痛,痛者加防己、桂枝、姜黃、海桐皮。面赤口涎自出者(《靈樞》謂:胃熱則廉泉開),重加石膏、知母。絕無汗者加羌活、蒼術。汗多者加黃耆、炙甘草。兼痰飲者加半夏,厚樸、廣皮。不能備載全文,故以祖方加減如此,聊示門徑而已。
 
    〔加減木防己湯方〕苦溫辛涼復法。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防己〔六錢〕、桂枝〔三錢〕、石膏〔六錢〕、杏仁〔四錢〕、滑石〔四錢〕、白通草〔二錢〕、薏苡〔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溫三服,見小效不即退者,加重服,日三夜一。
 
    汪按:痹證,有周、行、著之別,其原有風寒濕熱之異,奈古方多以寒濕論治,且多雜風藥,不知濕家忌汗,圣訓昭然,寒濕固有,熱濕尤多,誤用辛溫,其害立見。再外感初傷氣分,惟貴宣通,誤認虛證,投柔膩補藥,其禍尤酷,學者細考本文,可得治熱痹之梗概矣。
 
    69.濕熱不解,久釀成疸,古有成法,不及備載,聊列數則,以備規矩。(下瘧痢等癥仿此)。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本論之作,原補前人之未備,已有成法可循者,安能盡錄,因橫列四時雜感,不能不列濕溫,連類而及,又不能不列黃疸瘧痢,不過略標法則而已。按濕溫門中,其證最多,其方最伙,蓋土居中位,穢濁所歸,四方皆至,悉可兼證,故錯綜參伍,無窮極也。即以黃疸一證而言,《金匱》有辨證三十五條,出治一十二方,先審黃之必發不發,在于小便之利與不利。疸之易治難治,在于口之渴與不渴。再察瘀熱入胃之因,或因外并,或因內發,或因食谷,或因酣酒,或因勞色,有隨經蓄血,入水黃汗,上盛者一身盡熱,下郁者小便為難。又有表虛里虛,熱除作噦,火劫致黃。知病有不一之因,故治有不紊之法,于是脈弦脅痛,少陽未罷,仍主以和?曙嬎疂{,陽明化燥,急當瀉熱。濕在上以辛散,以風勝。濕在下以苦泄,以淡滲。如狂蓄血,勢所必攻。汗后溺白,自宜投補。酒客多蘊熱,先用清中,加之分利,后必顧其脾陽。女勞有穢濁,始以解毒,繼以滑竅,終當峻補真陰。表虛者實衛,里虛者建中,入水火劫,以及治逆變證,各立方論,以為后學津梁至寒濕在里之治。陽明篇中,惟見一則,不出方論,指人以寒濕中求之,蓋脾本畏木而喜風燥,致水而惡寒濕。今陰黃一證,寒濕相搏,譬如卑濫之土,須暴風日之陽,純陰之病,療以辛熱無疑,方雖不出,法已顯然。奈丹溪云: 不必分五疸,總是如盦醬相似,以為得治黃之扼要,殊不知以之治陽黃,猶嫌其混,以之治陰黃,惡乎可哉?喻嘉言于陰黃一證,意謂仲景方論亡失,恍若無所循從,惟羅謙甫具有卓識,力辨陰陽,遵仲景寒濕之旨,出茵陳四逆湯之治,瑭于陰黃一證,究心有年,悉用羅氏法而化裁之,無不應手取效,間有始即寒濕,從太陽寒水之化。繼因其人陽氣尚未十分衰敗,得燥熱藥數帖,陽明轉燥金之化,而為陽證者,即從陽黃例治之。
 
    70.夏秋疸病,濕熱氣蒸,外干時令,內蘊水,谷必以宣通氣分為要,失治則為腫脹,由黃疸而腫脹者,苦辛淡法,二金湯主之。
 
    此揭疸病之由,與治疸之法,失治之變,又因變制方之法也。
 
    〔二金湯方〕苦辛淡法。
 
    雞內金〔五錢〕、海金沙〔五錢〕、厚樸〔三錢〕、大腹皮〔三錢〕、豬苓〔三錢〕、白通草〔二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
 
    71.諸黃疸,小便短者,茵陳五苓散主之。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沈氏目南云: 此黃疸氣分實證,通治之方也。胃為水谷之海,榮衛之源,風入胃家氣分,風濕相蒸,是為陽黃,濕熱流于膀胱,氣郁不化,則小便不利。當用五苓散宣通表里之邪,茵陳開郁而清濕熱。
 
    〔茵陳五苓散〕五苓散方見前。五苓散系苦辛溫法今茵陳倍五苓乃苦辛微寒法。
 
    茵陳末〔一錢〕、五苓散〔五分〕。
 
    共為細末,和勻,每服三錢,日三服。
 
    《金匱》方不及備載,當于本書研究,獨采此方者,以其為實證通治之方,備外風內濕一則也。
 
    72.黃疸脈沉,中痞惡心,便結溺赤,病屬三焦里證,杏仁石膏湯主之。
 
    前條兩解表里,此條統治三焦,有一縱一橫之義。杏仁石膏開上焦,姜半開中焦,枳實則由中驅下矣。山梔通行三焦,黃柏直清下焦。凡通宣三焦之方,皆扼重上焦,以上焦為病之始入,且為氣化之先,雖通宣三焦之方,而湯則名杏仁石膏也。
 
    〔杏仁石膏湯方〕苦辛寒法。
 
    杏仁〔五錢〕、石膏〔八錢〕、半夏〔五錢〕、山梔〔三錢〕、黃柏〔三錢〕、枳實汁〔每次三茶匙沖〕、姜汁〔每次三茶匙沖〕。
 
    73.素積勞倦,再感濕溫,誤用發表,身面俱黃,不饑溺赤,連翹赤豆飲,煎送保和丸。
 
    前第七十條,由黃而變化病,此則由化病而變黃,亦遙相對待。證系兩感,故方用連翹赤豆飲,以解其外,保和丸以和其中,俾濕溫勞倦治逆,一齊解散矣。經云: 「勞者溫之」,蓋人身之動作行為,皆賴陽氣為之主張,積勞傷陽,勞倦者因勞而倦也,倦者四肢倦怠也,脾主四肢,脾陽傷則四肢倦而無力也。再肺屬金,而主氣,氣者陽也,脾屬土而生金,陽氣雖分內外,其實特一氣之轉輸耳,勞雖自外而來,外陽既傷,則中陽不能獨運,中陽不運,是人之賴食濕以生者,反為食濕所困,脾既困于食濕,安能不失牝馬之貞,而上承干健乎?古人善治勞者,前則有仲景,后則有東垣,皆從此處得手,奈之何后世醫者,但云勞病輒用補陰,非惑于丹溪一家之說哉,本論原為外感而設,并不及內傷,茲特因兩感而略言之。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連翹赤豆飲方〕苦辛微寒法。
 
    連翹〔二錢〕、山梔〔一錢〕、通草〔一錢〕、赤豆〔二錢〕、花粉〔一錢〕、香豆豉〔一錢〕。
 
    煎送保和丸三錢。
 
    〔保和丸方〕苦辛溫平法。
 
    山楂、神曲、茯苓、陳皮、卜子、連翹、半夏。
 
    74.濕甚為熱,瘧邪痞結心下,舌白口渴,煩躁自利,初身痛,繼則心下亦痛,瀉心湯主之。
 
    此瘧邪結心下氣分之方也。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75.瘡家濕瘧,忌用發散,蒼術白虎湯加草果主之。
 
    《金匱》謂瘡家忌汗,發汗則病痙。蓋以瘡者血脈間病,心主血脈。血脈必虛而熱,然后成瘡,既成瘡以后,瘡膿又系血液所化,汗為心液,由血脈而達毛竅,再發汗以傷其心液,不痙何待?故以白虎辛涼重劑,清陽明之熱,濕由肺衛而出。加蒼術、草果,溫散脾中重滯之寒濕,亦由肺衛而出。陽明陽土,清以石膏、知母之辛涼。太陰陰土,溫以蒼術、草果之苦溫。適合其臟腑之宜,矯其一偏之性而已。
 
    〔蒼術白虎湯加草果方〕辛涼復苦溫法。
 
    即前白虎湯內加蒼術、草果。
 
    白虎湯方見上焦篇。
 
    76.背寒,胸中痞結,瘧來日晏,邪漸入陰,草果知母湯主之。
 
    此素積煩勞,未病先虛,故伏邪不肯解散,正陽餒弱,邪熱固結。是以草果溫太陰獨勝之寒,知母瀉陽明獨勝之熱,厚樸佐草果瀉中焦之濕蘊,合姜半而開痞結,花粉佐知母而生津退熱。脾胃兼病,最畏木克,烏梅黃芩清熱而和肝(俗以烏梅五味等酸斂,是知其一莫知其化也,酸味兼厥陰之氣居五味之首,與辛味合用,開發陽氣最速,觀小青龍湯自知)。瘧來日晏,邪欲入陰,其所以升之使出者,全賴草果。
 
    〔草果知母湯方〕苦辛寒兼酸法。
 
    草果〔一錢五分〕、知母〔二錢〕、半夏〔三錢〕、厚樸〔二錢〕、黃芩〔一錢五分〕、烏梅〔一錢五分〕、花紛〔一錢五分〕、姜汁〔五匙沖〕。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溫服。
 
    按此方即吳又可之「達原飲」,去檳榔加半夏、烏梅、姜汁,治中焦熱結陽陷之證,最為合拍,吳氏乃以治不兼濕邪之溫疫初起,其謬甚矣。
 
    再按前賢制方,與集書者選方,不過示學者知法度,為學者立模范而已,未能預測后來之病證,其變幻苦何?其兼證若何?其年歲又若何?所謂「大匠誨人,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至于奇巧絕倫之處,不能傳,亦不可傳,可遇而不可求,可暫而不可常者也。學者當心領神會,先務識其所以然之故,而后增減古方之藥品,分兩宜重宜輕,宜多宜寡,自有準的,所謂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77.瘧傷胃陽,氣逆不降,熱劫胃液,不饑不飽,不食不便,渴不欲飲,味變酸濁,加減人參瀉心湯主之。
 
    此謂陽氣受傷,陰汁被劫,恰偏于陽傷為多,故救陽立胃基之藥四,存陰瀉邪熱之藥二,喻氏所謂變胃而不受胃變之法也。
 
    〔加減人參瀉心湯〕苦辛溫復堿寒法。
 
    人參〔二錢〕、黃連〔一錢五分〕、枳實〔一錢〕、干姜〔一錢五分〕、生姜〔二錢〕、牡蠣〔二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溫服。
 
    按大辛大溫,與大苦大寒合方,乃厥陰證之定例,蓋別臟之與腑,皆分而為二,或上下,或左右,不過經絡貫通,脂膜相連耳。惟肝之與膽,合而為一。膽即居于肝之內,肝動則膽亦動,膽動而肝即隨,肝宜溫,膽宜涼,仲景烏梅圓瀉心湯,立萬世法程矣。于小柴胡先露其端,此證瘧邪擾胃,致令胃氣上逆,而亦用此辛溫寒苦合法者何?蓋胃之為腑,體陽而用陰,本系下降,無上升之理,其嘔吐噦痞,有時上逆升者胃氣,所以使胃氣上升者,非胃氣也,肝與膽也。故古人以嘔為肝病,今人則以為胃病已耳。
 
    汪按:古人云: 「肝為剛臟,能受柔藥,胃為柔臟,能受剛藥」故胃陽傷者,可與剛中之柔,不可與柔中之剛。又云: 「治肝不效,每以胃藥收功」,蓋土衰木必乘之,扶陽明所以制厥陰也。再考厥陰為陰陽交際之處,貞下起元,內藏相火,故用寒必復熱,用熱必復寒,仲景茱萸四逆、當歸四逆,不用純陽,烏梅、瀉心,陰陽并用,為此也(先賢于內傷腎肝,陰中之陽者,用羊肉、鹿茸等血肉之品、不用姜附,及溫腎必助涼肝,皆此義)。至胃為中土,傷陽則為卑監,當用剛遠柔,傷陰則為燥亢,當用柔遠剛,陽衰者少佐宣暢,權衡在手,斯臨證無差矣。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78.瘧傷胃陰,不饑不飽,不便,潮熱,得食則煩熱愈加,津液不復者,麥冬麻仁湯主之。
 
    暑濕傷氣,瘧邪傷陰,故見證如是。此條與上條不飽不饑不便相同: 上條以氣逆味酸不食辨陽傷。此條以潮熱得食則煩熱愈加定陰傷也。陰傷既定,復胃陰者莫若甘寒,復酸味苦,酸甘化陰也。兩條胃病,皆有不便者何?九竅不和,皆屬胃病也。
 
    〔麥冬麻仁湯方〕酸甘化陰法。
 
    麥冬〔五錢連心〕、火麻仁〔四錢〕、生白芍〔四錢〕、何首烏〔三錢〕、烏梅肉〔二錢〕、知母〔二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
 
    79.太陰脾瘧,寒起四末,不渴多嘔,熱聚心胸,黃連白芍湯主之,煩躁甚者,可另服牛黃丸一丸。
 
    脾主四肢,寒起四末而不渴,故知其為脾瘧也。熱聚心胸而多嘔,中土病而肝木來乘。故方以兩和肝胃為主,此偏于熱甚,故清涼之品重,而以芍藥收脾陰也。
 
    〔黃連白芍湯方〕苦辛寒法。
 
    黃連〔二錢〕、黃芩〔二錢〕、半夏〔三錢〕、枳實〔一錢五分〕、白芍〔三錢〕、姜汁〔五匙沖〕。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
 
    80.太陰脾瘧,脈濡,寒熱,瘧來日遲,腹微滿,四肢不暖,露姜飲主之。
 
    此偏于太陰虛寒,故以甘溫補正,其退邪之妙,全在用露,清肅能清邪熱,甘潤不傷正陰,又得氣化之妙諦。
 
    〔露姜飲方〕甘溫復甘涼法。
 
    人參〔一錢〕、生姜〔一錢〕。水二杯半,煮成一杯,露一宿,重湯溫服。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81.太陰脾瘧,脈弦而緩,寒戰,甚則嘔吐噫氣,腹鳴溏泄,苦辛寒法,不中與也?嘈翜胤,加味露姜飲主之。
 
    上條純是太陰虛寒,此條邪氣更甚,脈兼弦則土中有木矣,故加溫燥泄木退邪。
 
    〔加味露姜飲方〕苦辛溫法。
 
    人參〔一錢〕、半夏〔二錢〕、草果〔一錢〕、生姜〔二錢〕、廣皮〔一錢〕、青皮〔一錢醋炒〕。
 
    水二杯半,煮成一杯,滴荷葉露三匙溫服,渣再煮一杯服。
 
    82.中焦瘧,寒熱久不止,氣虛留邪,補中益氣湯主之。
 
    留邪以氣虛之故,自以升陽益氣立法。
 
    〔補中益氣湯方〕
 
    炙黃耆〔一錢五分〕、人參〔一錢〕、炙甘草〔一錢〕、白術〔一錢炒〕、廣皮〔五分〕、當歸〔五分〕、升麻〔三分炙〕、柴胡〔三分炙〕、生姜〔三片〕、大棗〔二枚去核〕。
 
    水五杯,煮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溫三服。
 
    83.脈左胘,暮熱早涼,汗解渴飲,少陽瘧偏于熱重者,青蒿鱉甲湯主之。
 
    少陽切近三陰,立法以一面領邪外出,一面防邪內入為要領,小柴胡湯以柴胡領邪,以人參大棗甘草護正,以柴胡清表熱,以黃芩甘草苦甘清里熱,半夏生姜兩和肝胃,蠲內飲,宣胃陽,降胃陰,疏肝,用生姜大棗,調和榮衛,使表者不爭,里者內安,清者清,補者補,升者升,降者降,平者平,故曰和也。青蒿鱉甲湯,用小柴胡法,而小變之,卻不用小柴胡之藥者,小柴胡原為傷寒立方,瘧緣于暑濕,其受邪之源,本自不同,故必變通其藥味,以同在少陽一經,故不能離其法。青蒿鱉甲湯,以青蒿領邪,青蒿較柴胡力軟,且芳香逐穢,開絡之功則較柴胡有獨勝。寒邪傷陽,柴胡湯中之人參、甘草、生姜、皆護陽者也。暑熱傷陰,故改用鱉甲護陰,鱉甲乃蠕動之物,且能入陰絡搜邪。柴胡湯以脅痛干嘔,為飲邪所致,故以姜半通陽,降陰而清飲邪。青蒿鱉甲湯以邪熱傷陰,則用知母、花紛以清邪熱而止渴,丹皮清少陽血分,桑葉清少陽絡中氣分。宗古法而變古方者,以邪之偏寒偏熱不同也。此葉氏之讀古書,善用古方,豈他他人之死于句下者,所可同日語哉。
 
    〔青蒿鱉甲湯方〕苦辛堿寒法。
 
    青蒿〔三錢〕、知母〔二錢〕、桑葉〔二錢〕、鱉甲〔五錢〕、丹皮〔二錢〕、花紛〔二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瘧來前分二次溫服。
 
    84.少陽瘧,如傷寒證者,小柴胡湯主之?噬跽,去半夏加栝蔞根。脈弦遲者,小柴胡加干姜、陳皮主之。
 
    少陽瘧,如傷寒少陽證,乃偏于寒重而熱輕,故仍從小柴胡法。若內躁渴甚,則去半夏之燥,加栝蔞根生津止渴。脈弦遲則寒更重矣,《金匱》謂脈弦遲者,當溫之,故于小柴胡湯內加干姜、陳皮溫中,且能由中達外,使中陽得伸,逐邪外出也。
 
    〔小柴胡湯方〕苦辛甘溫法。
 
    柴胡〔三錢〕、黃芩〔一錢五分〕、半夏〔二錢〕、人參〔一錢〕、炙甘草〔一錢五分〕、生姜〔三片〕、大棗〔二枚去核〕。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溫服。加減如《傷寒論》中法,渴甚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三錢。
 
    〔小柴胡加干姜陳皮湯方〕苦辛溫法。
 
    即于小柴胡湯內加干姜二錢,陳皮二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85.舌白脘悶,寒起四末,渴喜熱飲,濕蘊之故,名曰濕瘧,厚樸草果湯主之。
 
    此熱少濕多之證。舌白脘悶,皆濕為之也。寒起四末,濕郁脾陽,脾主四肢,故寒起于此?,熱也。當喜涼飲,而反喜熱飲者,濕為陰邪,彌漫于中,喜熱以開之也。故方法以苦辛通降,純用溫開,而不必苦寒也。
 
    〔厚樸草果湯方〕苦辛溫法。
 
    厚樸〔一錢五分〕、杏仁〔一錢五分〕、草果〔一錢〕、茯苓塊〔三錢〕、廣皮〔一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溫服。
 
    按中焦之瘧,脾胃正當其沖,偏于熱者胃受之,法則偏于救胃;偏于濕者脾受之,法則偏于救脾。胃陽腑也,救胃必用甘寒苦寒;脾陰臟也,救脾必用甘溫苦辛,兩平者兩救之。本論列瘧證,寥寥數則,略備大綱,不能偏載,然于此數條,反復對勘,彼此互印,再從上焦篇究來路,下焦篇閱歸路,其規矩準繩,亦可知其大略矣。
 
    86.濕溫內蘊,夾雜飲食停滯,氣不得運,血不得行,遂成滯下,俗名痢疾。古稱重證,以其深入臟腑也。初起腹痛脹者易治,日久不痛,并不脹者難治。脈小弱者易治,脈實大數者難治,老年久衰,實大小弱并難治,脈調和者易治。日數十行者易治,一二行,或有或無者難治。面色便色鮮明者易治,穢暗者難治。噤口利屬實者尚可治,屬虛者難治。先滯(俗所謂痢疾)后利(俗謂之泄瀉)者易治,先利后滯者難治。先滯后瘧者易治,先瘧后滯者難治。本年新受者易治,上年伏暑酒客積熱,老年腸虛積濕者難治。季脅少腹無動氣疝瘕者治,有者難治。
 
    此痢疾之大綱,雖羅列難治易治十數條,總不出邪機向外者易治,深入臟絡者難治也。諺云: 「餓不死的傷寒,(月真)不死的痢疾」時人解云: 凡病傷寒者,當禁其食,令病者饑,則不至與外邪相搏而死也。痢疾日下數十行,下者既多,腸胃空虛,必令病者多食,則不至腸胃盡空而死也。不知此二語乃古之賢醫,金針度人處,后人不審病情,不識句讀,以致妄解耳。按《內經》熱病禁食,在少愈之際,不在受病之初,仲景《傷寒論》中現有食粥卻病之條,但不可食重濁肥膩耳。痢疾暑濕夾飲食內傷,邪非一端,腸胃均受其殃,古人每云「淡薄滋味」,如何可以恣食,與邪氣團成一片,病久不解耶?吾見痢疾不戒口腹而死者,不可勝數。蓋此二語「餓」字、「(月真)」字,皆自為一句,謂患傷寒之人,尚知餓而思食,是不死之證,其死者,醫殺之也。蓋傷寒暴發之病,自外而來,若傷衛而未及于榮,病人知餓,病機尚淺,醫者助胃氣,捍外侮則愈,故云不死,若不餓則重矣,仲景謂風病能食,寒病不能食是也。痢疾久伏之邪,由內下注,若臟氣有余,不肯容留邪氣,彼此互爭則(月真),邪機內外,醫者順水推舟則愈,故云不死,若臟氣已虛,純遜邪氣,則不(月真)而寇深矣。
 
    汪按:瘧痢二證,若不能薄味,藥雖對證,亦不能效,其愈后堅壁清野之法,與傷寒溫病相同,但瘧疾至正氣大衰之時,胃虛不能勝邪,俗人仍令禁食,亦大謬也。丹溪格致余論,俗言無飽死痢一條可參看。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87.自利不爽,欲作滯下,腹中拘急,小便短者,四苓合芩芍湯主之。
 
    既自利(俗謂泄瀉)矣,理當快利,而又不爽者何?蓋濕中藏熱氣為濕熱郁傷,而不得暢遂其本性,故滯,臟腑之中,全賴此一氣之轉輸,氣既滯矣,焉有不欲作滯下之理乎,曰欲作,作而未遂也。拘急不爽之象,積滯之情狀也。小便短者,濕注大腸,闌門不分水,膀胱不滲濕也。故以四苓散分闌門,通膀胱,開支河,使邪不直注大腸。合芩芍法,宣氣分,清積滯,預奪其滯下之路也。此乃初起之方,久痢陰傷,不可分利,故方后云,久痢不在用之。
 
    按浙人倪涵初作瘧痢三方,于痢疾條下,先立禁汗、禁分利、禁大下、禁溫補之法,是誠見世之妄醫者,誤汗、誤下、誤分利、誤溫補,以致沈?不起,痛心疾首,而有是作也。然一概禁之,未免因噎癈食,且其三方,亦何能包括痢門諸語,是安于小成,而不深究大體也。瑭勤求古訓,靜與心謀,以為可汗則汗,可下則下,可清則清,可補則補,一視其證之所現,而不可先有成見也。至于誤之一字,醫者時刻留心,猶恐思慮不及,學術不到,豈可謬于見聞而不加察哉?
 
    〔四苓合芩芍湯方〕苦辛寒法。
 
    蒼術〔二錢〕、豬苓〔二錢〕、茯苓〔二錢〕、澤瀉〔二錢〕、白芍〔二錢〕、黃芩〔二錢〕、廣皮〔一錢五分〕、厚樸〔二錢〕、木香〔二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溫服,久痢不在用之。
 
    88.暑溫風寒雜感,寒熱迭作,表證正盛,里證復急,腹不知而滯下者,活人敗毒散主之。
 
    此證乃內傷水谷之釀濕,外受時令之風濕,中氣本自不足之人,又氣為濕傷,內外俱急。立方之法以人參為君,坐鎮中州,為督戰之帥,以二活二胡合芎窮,從半表半里之際,領邪外出,喻氏所謂逆流挽舟者此也。以枳殼宣中焦之氣,茯苓滲中焦之濕,以桔梗開肺與大腸之痹,甘草和合諸藥,乃陷者舉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痢之初起,增寒壯熱者,非此不可也。若云統治傷寒溫疫瘴氣則不可,凡病各有所因,豈一方之所得而統之也哉?此方在風溫門中,用處甚多,若濕不兼風而兼熱者,即不合拍,奚況溫熱門乎?世醫用此方治溫病,已非一日,吾只見其害,未見其利也。
 
    〔活人敗毒散〕辛甘溫法。
 
    羌活、獨活、茯苓、川芎、枳殼、柴胡、人參、前胡,桔梗〔以上各一兩〕、甘草〔五錢〕。
 
    共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杯,生姜三片,煎至七分,頓服之。熱毒沖胃,噤口者本方加陳倉米各等分,名倉廩散。服法如前,加一倍,噤口屬虛者勿用之。
 
    汪按:噤口有虛實之分,此方虛者固不可用,即實證亦惟表證重者當用,若中焦濕熱壅滯,當丹溪人參、黃連法,虛者當于理中等法求之。
 
    89.滯下已成,腹脹痛,加減芩芍湯主之。
 
    此滯下初成之實證,一以疏利腸間濕熱為主。
 
    〔加減芩芍湯方〕苦辛寒法。
 
    白芍〔三錢〕、黃芩〔二錢〕、黃連〔一錢五分〕、厚樸〔二錢〕、木香〔一錢煨〕、廣皮〔二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忌油膩生冷。
 
    〔加減法〕肛墜者加檳榔二錢。腹痛甚欲便,便后痛減,再痛再便者,白滯加附子一錢五分,酒炒大黃三錢。紅滯加肉桂一錢五分,酒炒大黃三錢,通爽后即止,不可頻下。如積未凈,當減其制,紅積加歸尾一錢五分,紅花一錢,桃仁二錢。舌濁脈實,有食積者,加楂肉一錢五分,神曲二錢,枳殼一錢五分。濕重者目黃舌白不渴,加茵陳三錢,白通草一錢,滑石一錢。
 
    90.滯下濕熱內蘊,中焦痞結,神識昏亂,瀉心湯主之。
 
    滯下由于濕熱內蘊,以致中痞,但以瀉心治痞結之所由來,而滯自止矣。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91.滯下紅白,舌色灰黃,渴不多飲,小溲不利,滑石藿香湯主之。
 
    此暑濕內伏,三焦氣機阻窒,故不肯見積治積,乃以辛淡滲濕宣氣,芳香利竅,治所以致積之因,庶積滯不期愈而自愈矣。
 
    〔滑石藿香湯〕辛淡合芳香法。
 
    飛滑石〔三錢〕、白通草〔一錢〕、豬苓〔二錢〕、茯苓皮〔三錢〕、藿香梗〔二錢〕、厚樸〔二錢〕、白蔻仁〔一錢〕、廣皮〔一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92.濕溫,下利脫肛,五苓散加寒水石主之。
 
    此急開支河,俾濕去而利自止。
 
    〔五苓散加寒水石方〕辛溫淡復寒法。
 
    即于五苓散內加寒水石三錢,如服五苓散法,久痢不在用之。
 
    93.久痢陽明不合,人參石脂湯主之。
 
    九竅不和,皆屬胃病,久痢胃虛,虛則寒胃氣下溜,故以堵截陽明為法。
 
    〔人參石脂湯方〕甘辛溫合澀法即桃花湯之變法。
 
    人參〔三錢〕、赤石脂〔三錢細末〕、炮姜〔二錢〕、白粳米〔一合炒〕。
 
    水五杯,先煮人參白米炮姜令濃,得二杯,后調石脂細末和勻,分二次服。
 
    94.自利腹滿,小便清長,脈濡而小,病在太陰,治當溫臟,勿事通腑,加減附子理中湯主之。
 
    此偏于濕合臟陰,無熱之證,故以附子理中湯。去甘守之人參、甘草。加通運之茯苓、厚樸。
 
    〔加減附子理中湯〕苦辛溫法。
 
    白術〔三錢〕、附子〔二錢〕、干姜〔二錢〕、茯苓〔二錢〕、厚樸〔二錢〕。
 
    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溫服。
 
    汪按:理中不獨濕困太陰宜用,每見夏日傷冰水瓜果,立時發痢者,止有寒濕,并無熱證,小兒尤多此證,小便亦或短赤,不可拘泥。宜用理中,甚則加附子,瓜果積加丁香草果,下痢滯澀者加當歸,其有誤用克伐者,則人參又當倍用矣。上焦有暑濕,或嘔者反佐姜連少許。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95.自利不渴者屬太陰,甚則噦(俗名呃忒)沖氣逆,急救土敗,附子粳米湯主之。
 
    此條較上條更危,上條陰濕與臟陰相合,而臟之真陽未敗,此則臟陽結,而邪陰與臟陰毫無忌憚。故上條猶系通補,此則純用守補矣,扶陰抑陽之大法如此。
 
    〔附子粳米湯方〕苦辛熱法。
 
    人參〔三錢〕、附子〔二錢〕、炙甘草〔二錢〕、粳米〔一合〕、干姜〔二錢〕。
 
    水五杯,煎取二杯,渣再煮一杯,分三次溫服。
 
    96.瘧邪,熱氣內陷,變痢,久延時日,脾胃氣衰,面浮腹膨,里急肛墜,中虛伏邪,加減小柴胡湯主之。
 
    瘧邪在經者多,較之痢邪在臟腑者淺,痢則深于瘧矣。內陷云者,由淺入深也。治之之法,不出喻氏逆流挽舟之議,蓋陷而入者,仍而提使之出也。故以柴胡由下而上,入深出淺,合黃芩兩和陰陽之邪,以人參合谷芽宣補胃陽,丹皮歸芍內護三陰。谷芽推氣分之滯,山楂推血分之滯;谷芽升氣分,故推谷滯,山楂降血分,故推肉滯也。
 
    〔加減小柴胡湯方〕苦辛溫法。
 
    柴胡〔三錢〕、黃芩〔二錢〕、人參〔一錢〕、丹皮〔一錢〕、白芍〔二錢炒〕、當歸〔一錢五分土炒〕、谷芽〔一錢五分〕、山楂〔一錢五分炒〕。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
 
    97.春溫內陷,下利最易厥脫,加減黃連阿膠湯主之。
醫藥網www.lawyeryhb.cn整理
    春溫內陷,其為熱多濕少明矣。熱必傷陰,故立法以救陰為主,救陰之法,豈能出育陰堅陰兩法外哉。此黃連之堅陰,阿膠之育陰,所以合而為名湯也。從黃連者黃芩,從阿膠者生地、白芍也,炙草則統甘苦而并和之。此下三條,應列下焦,以與諸內陷并觀,故列于此。
 
    〔加減黃連阿膠湯〕甘寒苦寒合化陰氣法。
 
    黃連〔三錢〕、阿膠〔三錢〕、黃芩〔二錢〕、炒生地〔四錢〕、生白芍〔五錢〕、炙甘草〔一錢五分〕。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
 
    98.氣虛下陷,加減補中益氣湯主之。
 
    此邪少虛多,偏于氣分之證,故以升補為主。
 
    〔加減補中益氣湯〕甘溫法。
 
    人參〔二錢〕、黃耆〔二錢〕、廣皮〔一錢〕、炙甘草〔一錢〕、歸身〔二錢〕、炒白芍〔三錢〕、防風〔五分〕、升麻〔三分〕。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溫服。
 
    99.內虛下陷,熱利下重,腹痛,脈左小右大,加味白頭翁湯主之。
 
    此內虛濕熱下陷,將成滯下之方,仲景厥陰篇,謂熱利下重者,白頭翁湯主之。按熱注下焦,設不差必圊膿血,脈右大者,邪從上中而來,左小者下焦受邪,堅結不散之象。故以白頭翁無風而搖者,廩甲乙之氣,透發下陷之邪,使之上出,又能有風而靜,廩庚辛之氣,清能除熱,燥能除濕,濕熱之積滯去,而腹痛自止。秦皮得水木相生之氣,色碧而氣味苦寒,所以能清肝熱。黃連得少陰水精,能清腸澼之熱。黃柏得水土之精,滲濕而清熱。加黃芩、白芍者,內陷之證,由上而中而下,且右手脈大,上尚有余邪。故以黃芩清腸胃之熱,兼清肌表之熱,黃連、黃柏但走中下,黃芩則走中上,蓋黃芩手足陽明手太陰藥也。白芍去惡血,生新血,且能調血中之氣也。按仲景太陽篇,有表證未罷,誤下而成協熱下利之證,心下痞硬之寒證,則用桂枝人參湯,脈促之熱證,則用葛根黃連黃芩湯,與此不同。
 
    〔加味白頭翁湯方〕苦寒法。
 
    白頭翁〔三錢〕、秦皮〔二錢〕、黃連〔二錢〕、黃柏〔二錢〕、白芍〔二錢〕、黃芩〔三錢〕。
 
    水八杯,煮取三杯,分三次服。
 
    汪按:治痢之法,非通則澀,扼要在有邪無邪,陰陽氣血,淺深久暫虛實之間,稍誤即危,不可不慎也。又痢俱兼濕,例禁柔膩,其有久痢陰虛,當攝納陰液,或陰中陽虛,應用理陰煎等法者,屬下焦。
 
    征按:滯下自利諸條,俱系下焦篇證,似不應列入中焦,要知致病之由,則自中焦而起,所以《金匱》方中只有黃芩湯,以治太陽少陽兩經合病之下利,逐開萬世治利之門經云: 「治病必求其本」,此之謂也。
 
(醫藥網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經社 - 產業互聯網 - 企業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 - 紡織網
   檢測通 - 醫療器械網 - 企業官網服務 - 化工網商城
© 醫藥網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營性-2020-0027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 中文无码亚洲精品字幕 |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481页 | 中国黄色网址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 2级毛片 | 在线a毛片 | 成人午夜视频精品一区 | 亚洲欧美视频播放 | 亚洲日韩爆乳中文字幕欧美 |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 av在线免费资源 |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 刮伦人妇a片1级 | 西西人体午夜大胆无码视频 | 天天操天天碰视频 | 亚洲午夜无码久久yy6080 | 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 | 99久久亚洲精品日本无码 | 在线播放网站 | 国产狼人综合免费视频 |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JAVASCRIPT中国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 | 青青青青草视频 | 日本少妇激三级做爰在线 | 欧美视频精品在线 | 色国产视频| 国产一区久久精品 | 伊人久久综合色 | 人人爽人人澡人人高潮 | 国产成人综合自拍 | 黑人与人妻无码中字视频 | 高潮流白浆潮喷免费视频 | 中文字幕3页 | 无码男男肉片在线观看 | 不卡av中文字幕手机看 | 中文字幕漂亮人妻熟睡中被公侵犯 | 又黄又粗又爽免费观看 |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 久久免费播放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