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有行經之前一日大便先出血者,人以為血崩之癥,誰知是經流於大腸乎!夫大腸與行經之路,各有分別,何以能入乎其中?不知胞胎之系,上通心而下通腎,心腎不交,則胞胎之血,兩無所歸,而心腎二經之氣,不來照攝,聽其自便,所以血不走小腸而走大腸也。治法若單止大腸之血,則愈止而愈多;若擊動三焦之氣,則更拂亂而不可止。蓋經水之妄行,原因心腎之不交;今不使水火之既濟,而徒治其胞胎,則胞胎之氣無所歸,而血安有歸經之日!故必大補其心與腎,便心腎之氣交,而胞胎之氣自不散,則大腸之血自不妄行,而經自順矣。方用順經兩安湯。
當歸(五錢,酒洗) 白芍(五錢,酒炒)、大熟地(五錢,九蒸) 山萸肉(二錢,蒸)、人參(三錢) 白術(五錢,土炒)、麥冬(五錢,去心) 黑芥穗(二錢)、巴戟肉(一錢,鹽水浸) 升麻(四分)
水煎服。二劑大腸血止,而經從前陰出矣,三劑經止,而兼可受妊矣。此方乃大補心肝腎三經之藥,全不去顧胞胎,而胞胎有所歸者,以心腎之氣交也。蓋心腎虛則其氣兩分;心腎足則其氣兩合,心與腎不離,而胞胎之氣聽命於二經之攝,又安有妄動之形哉!然則心腎不交,補心腎可也,又何兼補夫肝木耶?不知肝乃腎之子心之母也,補肝則肝氣往來於心腎之間,自然上引心而下入於腎,下引腎而上入於心,不啻介紹之助也。此便心腎相交之一大法門,不特調經而然也,學者其深思諸。
{若大便下血過多,精神短少,人愈消瘦,必系肝氣不舒,久郁傷脾,脾傷不能統血又當分別治之。方用補血湯,嫩黃耆二兩(生熟各半),歸身四錢(酒洗,炒黑),杭芍炭二錢,焦白術五錢(土炒),杜仲二錢(炒斷絲),荊芥炭二錢,姜炭二錢,引用貫仲炭一錢沖入服之,四劑必獲愈,愈后減半再服二劑。經入大腸必當行經之際而大便下血也,初病血雖錯行精神必照常,若脾不統血精神即不能照常矣,用者辨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