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性:(論一首,方三十八首,灸法二首)論曰∶凡齒齦宣露,多是疳、及月蝕,以角蒿灰夜敷齦間,使滿,勿食油,不過二三夜,瘥。食油及干棗即發,所以患齒者,忌油干棗及桂心。每旦以一捻鹽納口中,以暖水含,揩齒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口齒即牢密。凡人齒齦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齒根露也,為此鹽湯揩齒、叩齒法,無不愈也,神良。凡人好患齒病,多由月蝕夜食飲之所致也,識者深宜慎之。所以日月蝕未平時,特忌飲食,小兒亦然。 治齲齒及蟲痛方。 白附子、知母、細辛(各六銖)川芎、高良姜(各十二銖)上五味末之,以綿裹少許著齒上,有汁吐出,一日兩度,含之,亦治口氣。 又方、切白馬懸蹄如米許,以綿裹著痛處孔中,不過三度。 治、齒蟲齒,積年不瘥,從少至老方。 雀麥草一名杜姥草,似牛毛草,以苦瓠葉四十枚凈洗,露一宿,平旦取草屈長二寸,廣一寸,濃五分,以瓠葉裹縛之,作五六十裹子,取三年釅醋浸之,至日中取兩裹納火中,炮令極熱,納口中齒外邊熨之,冷則易之,取銅器以水納中,解裹于水中洗之,得蟲長三分,老者黃赤色,小者白色,多者得三四十枚,少者得一二十枚。 治蟲齒方莨菪子三合,如無,蔥子、韭子并得,以青錢七文,燒令赤,取小口罌子令可口含得者,將錢納罌子中,取一撮許莨菪子安錢上,令炮炮聲,仍與半合許水淋,令氣上,從罌出,將口含罌口,令氣莫出,用熏齒,冷復更作,取三合藥盡為劑。非止蟲齒得瘥,或風齒、齲齒、齒中病悉主之,口中多津,即吐之。 又方、白楊葉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又方、大醋一升煮枸杞根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蟲立出。 又方、取桃仁少許,以釵頭穿向燈上燒之,煙出,經少時吹滅,即納入口安蟲齒上咬之,不過五六度。(一方作胡桃仁。 治疳蟲蝕齒根方。 地龍置石上,著一撮鹽,須臾化為水,以面展取,卻待凝濃,取以納病上,又以皂莢去皮涂上,蟲即出。 又方、純麻子燭燼研,以井花水涂之。 又方、黑、羊脂、莨菪子各等分,先燒鐵鋤斧銎令赤,納其中,煙出,以布單覆頭,令煙氣入口熏之。 治齒齦腫痛,及蟲痛方。 黃芩、甘草、桂心、當歸、細辛、蛇床子(各一兩)上六味、咀,以醋漿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日三夜二。 治齒有孔不得食、面腫方。 莽草(十葉)豬椒附根皮(長四寸者七枚)上二味、咀,以漿水二升,煮取一升,滿口含,倦即吐卻,日二三度。 治齒根腫方。 松葉(一把切)鹽(一合)上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治齒根動欲脫落方生地黃綿裹著齒上,咋之,又、咀,以汁漬齒根,日四、五著之,并咽汁,十日大佳。 治齒根動痛方。 生地黃、獨活(各三兩)上二味、咀,以酒一升漬一宿,以含之。 治齒齦間津液、血出不止方。 生竹茹二兩,醋煮含之。 又方、細辛(二兩)甘草(一兩)上二味、咀。以醋二升煎取一升,日夜旋含之。 又方、礬石一兩,燒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已后不用朽人牙根,齒落不用之可也。 治齒間血出方。 以苦竹葉濃煮之,與鹽少許,寒溫得所,含之,冷吐。 又方、溫童子小便半升,取三合含之,其血即止。 治齒出血不止方。 刮生竹皮二兩,苦酒浸之,令其人解衣坐,使人含、其背上三過。仍取竹茹濃煮汁,勿與治酒醉、牙齒涌血出方。 當歸(二兩)桂心、細辛、甘草(各一兩)礬石(六銖)上五味、咀。以漿水五升,煮取二升含之,日五六,夜三。 又方、燒釘令赤,注血孔中,止。 治頭面風,口齒疼痛不可忍方。 蜀椒(二合)莽草(十葉)雀李根、獨活(各二兩)細辛、川芎、防風(各一兩)上七味、咀。以酒二升半,煮三五沸,去滓含之,冷吐,更含之,勿咽汁。(張文仲有白術二兩)又方、雞屎白燒灰,以綿裹置齒痛上,咬咋之。 又方、雞屎白以醋漬煮,稍稍含之。 又方、煮枸杞汁含之。 又方、生地黃(一節),蒜(一瓣)。上二味熟搗綿裹著痛上,咬之,勿咽汁,汁出吐之,日日又方、含驢尿,須臾止。 風齒疼痛,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脈三壯。 又以線量手中指至掌后橫紋,折為四分,量橫紋后當臂中灸二壯愈,隨左右。 含漱湯 屬性:治齒痛方。 獨活(三兩)黃芩、川芎、細辛、蓽茇(各二兩)當歸(三兩)丁香(一兩)上七味、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含嗽之,須臾悶乃吐,更含之。(《古今錄驗》同,有甘草二兩)又方、含白馬尿,隨左右含之,不過三五口。 治齒痛漱湯方。 腐棘刺二百枚,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旋旋含之,日四五度,以瘥止。 又方、川芎、細辛、防風、礬石、附子、藜蘆、莽草上七味各等分作末,綿裹如彈丸大。酒浸安所患處,含之勿咽,日三,刺破,極佳。 又方、蚯蚓糞水和,作稠泥團,以火燒之,令極赤如粉,以臘月豬膏和,敷齒齦上,日三兩度,永瘥。 又方、取自死蚯蚓干者搗末,著痛處,即止。 治齒齦痛、不可食生果方。 生地黃、桂心上二味合嚼之,令味相得,咽之。 又方、馬齒莧一把嚼之,即瘥。 治牙癰塞、口噤不開方。 附子(大者一枚)黃連(十八銖)礬石(一兩)上三味末之。納管中,強開口吹之,入喉間,細細吹之。
●返回《備急千金要方》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