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 基 本 理 論
中醫學是我們的祖先幾千年來與疾病作斗爭中不斷創造.不斷發展而積累起來的一門科學,它既有精湛完整的理論體系,又有豐富的實踐知識,是祖國文化遺產中的一個偉大寶庫。中醫理論的要點是“辨證施治”。辨證,就是醫生用診察疾病的方法,了解病情,找出原因,辯明疾病的性質;施治,就是根據辨證所得的結果,定出相應的治療方法。中醫“陰陽五行”.“天人相應”理論體系不同于現代科學。下面分三個方面來簡略介紹辨證施治的基本內容。
一.診察疾病:中醫用望.聞.問.切(簡稱四疹)的方法,對病人和疾病進行調查和研究。將得到的各方面材料,經過科學的分析.綜合,作出正確的診斷,為“辨證施治”提供依據。
1.望診:就是醫生用眼睛觀察病人的神 (精神).色(氣色).形態,以及對面色。舌質.舌苔和全身各部分出現的異常現象進行觀察的一種方法,使醫生一看到病人,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
2.聞診:就是醫生用聽覺來聽取病人所發出來的各種聲音,用嗅覺來辨別病人口腔和排除物所發出的氣味,作為診察疾病的手段之一。
3.問診:通過問病人或病人家屬,對病人的病情進行一番了解工作,了解病人自覺癥狀和發病時間.病情發展過程,治療經過以及工作環境.生活習慣.職業.精神狀況.既往病史等情況。
4.切診:包括脈診和觸診兩個方面。醫生用手指頭在病人手腕上摸脈以了解脈搏的快慢極其它異常感覺的,叫脈診;用手摸病人胸腹和四肢等地方,診察溫涼.疼痛等反應的,叫觸疹。
二.辯證疾病:中醫學對疾病的診察和認識過程,叫做辨證。辨證的方法主要有三個方面。
1.臟腑辨證:就是根據臟腑(一般叫五臟六腑)有病時表現的一些癥狀,進行分析,歸納的一種方法。中醫學關于臟腑的概念,所指范圍較廣,不止限于實質器官,并把身體的全部功能.疾病的病理變化極其癥狀表現,也歸屬于某臟某腑。
2.病因辨證:病因,就是引起疾病發生的原因。不同病因,可以引起不同的病癥。病因辨證,就是根據不同病因來分析.歸納癥侯的一種方法。
3.八綱辨證:就是通過四診把診察到的錯綜復雜的臨床表現聯系起來,加以具體分析,然后歸納為八個方面的癥侯。八綱就是表.里.寒.熱.虛.實.陰.陽,是用以辨別和概括疾病的性質.病變部位.肌體抗病能力的強弱和病勢的盛衰。
三.治療疾病:就是以診察和辨證所獲得的充分材料為依據,根據疾病的具體情況,有什么證候,證候有什么變化,就采取什么治療方法。中醫治療疾病的方法極其豐富多采,除內服藥外,還有外用藥及針灸.按摩.正骨.拔罐.氣功等多種療法。
1.治療特點:(1)即整體觀念,看到疾病和全身的關系;(2)重視內因,根據病情,分別采用扶正以祛邪或扶正兼祛邪的方法;(3)治病求本,從疾病的復雜現象中找出疾病的本質,治療時要“有的放矢,擊重要害”;(4)主次緩急,“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5)機動靈活,因地.因時.因人施治;(6)決定因素是人,即醫生和病人的積極性都要調動起來,密切合作共同向疾病做斗爭。
2.內服中藥治療疾病的方法:(汗.吐.下.和.溫.清.消.補)八法
(1)發汗法:也叫解表法,解肌法;是用藥物開泄毛孔,驅逐病邪的一種方法;
(2)催吐法:是利用藥物能引起嘔吐的作用,引導病邪或有害物質從口中吐出的一種治療方法;
(3)瀉下法:也叫攻下法,是利用藥物有攻下.潤下的作用,以清除體內積滯一種治療方法;
(4)和解法:是用藥物的疏通.和解的作用,以消除疾病的一種方法;
(5)溫里法:也叫祛寒法,用溫性或熱性的藥物來達到振奮陽氣.祛除寒邪.溫中回陽等目的一種治療方法;
(6)清熱法:也叫瀉火法,降火法,是用寒涼性藥來治療熱性病的一種方法;
(7)消導法:是用消散破積的藥物,以消散體內氣滯.血淤.血滯.食積.腫塊等病癥的一種治療方法;
(8)補益法: 也叫滋補法.補養法.扶正法,是利用有補養作用的藥物,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達到扶正祛邪的一種治療方法,適用于一切虛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