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蔓荊子栽培技術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蔓荊子栽培技術
蔓荊子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的成熟種子。又名沙荊子、白布荊、石京子等。具有疏風熱、清利頭目,平肝涼血之功效。其葉亦有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的功能。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1、選地、整地:選擇低山區的沙丘、荒州、海灘、湖畔、河岸沙灘等向陽處,且不易積水的疏松砂土或沙壤種植。除育苗地外,一般不必作畦,可直接開穴定植。育苗地應深翻20厘米,每畝施入2000-3000千克農家肥作基肥,耙勻整平,作成寬1.3-1.5米的畦。
2、繁殖方法:可用種子扦插壓條及分株繁殖,但生產上以扦插繁殖為主。
扦插繁殖:春秋兩季進行,但以春季陰雨天氣扦插為好。選取健壯,無病蟲害的1~2年生枝條,剪成20厘米長,具2-3個節的插穗,按株行距6×15厘米插入苗床,入土深約為插穗的2/3、踏實泥土,澆透水,覆草。春季扦插者當年秋季定植,秋季扦插者翌春4月上旬移栽。亦可將枝條剪成40-50厘米的插穗直接插入大田。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定植后1~2年,植株矮小尚未封行,應注意中耕除草。一般在春季萌芽前,6月份和冬季落實葉后進行,冬季中耕結合培土進行。
(2)追肥:定植后前2年以施人畜糞水為主,一般結合中耕除草進行。2年后,植株開始開花結果,應增施磷肥,每年2次,第一次在開花前,第2次在修剪后,在花期還可噴施1%過磷酸鈣水溶液1-2次,有較明顯的增產效果。
(3)積水易造成嚴重的落花落果,并導致病害發生,故雨季應及時排除積水。
(4)整枝打頂,生長5~6年后,枝條密集叢生,應在冬眠期,將老枝、弱枝、枯枝和病枝剪掉,促其多發新枝,新枝長到1米左右時應打頂,以利開花結果。
4、病蟲害防治
(1)葉斑病:7~9月發生,為害葉片。防治方法選地勢高處種植;秋季收果后,清潔田園;發病前用1:1:100倍的波爾多液噴霧;發病初期用65%代森鋅5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倍液于開花前噴霧。
(2)吹綿介殼蟲:4~5月始發,5~6月和8-10月為害嚴重,以若蟲為害幼枝,葉和幼果。防治方法:清除田園枯枝雜草;冬季噴灑8-10倍松脂合劑或3-5波美度石硫合劑,以殺死越冬蟲口;發生期用80%敵敵畏1000倍液噴殺。
5、采收與加工
蔓荊子栽后第三年即開始開花結果,當果實由綠色變成灰褐色時即可采摘。但由于各地氣候差異較大,果實成熟期相差很大,一般9-11月陸續成熟,應分期分批采收。采回的果實,先在室內堆放3~4天,然后攤開曬干去雜后即成。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