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齒莧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馬齒莧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飲食與健康的關系。野生蔬菜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其中馬齒莧就是近幾年受到人們喜愛的野生蔬菜之一。因為其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較高,中醫把馬齒莧作為解毒、消炎、利尿、治細菌性赤痢的有效藥物。秋季愛長痤瘡的人宜多吃。
一、特征特性
馬齒莧又名長命菜、瓜子菜、五行草,是馬齒莧科一年生肉質草本植物。其植株匍匐,分枝多,莖和葉呈肉質、多汁。葉小、互生、倒卵形、全緣、厚而柔軟。花淡黃色,通常3-5朵簇生于枝端葉腋、無梗,午時盛開。6-8月開花,7-10月結果,種子腎狀卵形、黑色。
二、栽培技術
1、播種。春季栽培可在3月下旬播種,一般用撒播。每667m2用量1kg左右,播種時需要相當于用量3-4倍的沙或細土拌種撒播,以利出苗均勻。
2、田間管理。施入一定的有機肥作底肥,待生長旺季補充一定的氮肥。出苗后適時除草。
3、采收。播種后1個月便可以采收,新長出的小葉是最佳食用部分,在春季未現蕾以前可摘食全部莖葉。
三、食用方法
1、將新鮮的馬齒莧冼凈、除水后,直接加佐料爆炒。
2、將馬齒莧除水后曬到半干再爆炒,這樣炒出的菜中就帶有一點腌菜的味道。
3、將馬齒莧除水后曬3-5天,直至完全曬干,有利于長時間貯存,隨吃隨取。吃時可用水泡開,洗凈后同肉蒸或燒,與"梅干菜蒸肉"的做法相似。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