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紫花魚燈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拼音名】Zǐ Huā Yú Dēnɡ Cǎo
【別名】斷腸草(《草木便方》),羊不吃(《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罌粟科植物刻葉紫堇的全草或根。3~4月采全草;5~6月采塊根。
【原形態】 刻葉紫堇,又名:裂苞紫堇。 二年或多年生草本,高可達60厘米。塊根橢圓形,密生須根。莖有縱棱。葉片輪廓三角形,長達6.5厘米,2或3回羽狀全裂,1回裂片2~3對,具細柄,2或3回裂片缺刻狀分裂。總狀花序長3~10厘米;苞片輪廓菱形或楔形,1或2回羽狀深裂,小裂片披針形或鉆形,銳尖;萼片2,細小;花瓣4,紫色,上面花瓣長1.6~2厘米,距長0.7~1.1厘米,下面花瓣基部稍呈囊狀;雄蕊6,2體;花柱線狀。蒴果橢圓狀條形,長約1.5厘米,寬約2毫米。種子黑色,光滑。花期4~5月。果期6月。
【生境分布】生丘陵林下、溝邊或多石處,路邊或村落附近潮濕處也有生長。分布臺灣、福建、浙江、江西、江蘇、安徽、河南、陜西、山西、河北。
【化學成份】全草含多種生物堿:原阿片堿,血根堿、黃連堿、刻葉紫堇明堿、紫堇洛星堿、紫堇醇靈堿、異紫堇醇靈堿、乙酰紫堇醇靈堿、乙酰異紫堇醇靈堿、紫堇文堿、l-四氫刻葉紫堇明堿、(+)-14-表紫堇醇靈堿、紫堇酸甲酯、刻葉紫堇胺、N-甲酰刻葉紫堇胺、華紫堇堿、斯氏紫堇堿、異種荷包牡丹堿牛心果堿、清風藤堿、深山黃堇堿以及藤荷包牡丹定堿l-紫堇杷明堿等。還含廿九醇-10、卅一醇。
【藥理作用】深山黃堇堿在體外,低濃度對革蘭氏陽性及陰性細菌即有抑菌作用;體內試驗,其抗感染作用且優于磺胺類藥物。血液及組織中的藥物濃度維持較久,從尿、糞中排泄的速度不快。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為:口服大于16,皮下注射大于8克/公斤。
【性味】 ①《草木便方》:辛,有大毒。 ②《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澀,有毒。
【功能主治】 殺蟲,解毒。治疥癩,癬瘡。 ①《草木便方》:治疥癩,惡毒蟲瘡,蠱毒,刀傷,腳藤痹痛,乳痓。 ②《四川中藥志》:殺蟲,洗瘡毒,搽癩子,治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煎水洗或用塊根磨汁涂。
【注意】 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內服慎用,宜久煎,用開紅花者,黃、白花忌服。 ②《四川中藥志》:不宜內服。
【附方】 ①治各種頑癬及牛皮癬:斷腸草頭(塊根),磨酒醋,外搽。 ②治癬癥:新鮮斷腸草搗絨包,俟皮膚灼熱冒氣時,又換新藥,連續敷三、四次。 ③治一般瘡毒:斷腸草熬水洗多次,有止癢拔毒之效。 ④治癢子:斷腸草塊根、鐵籬笆葉、白地黃瓜。搗絨外敷。(①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⑤治脫肛:紫花魚燈草花及葉煎汁罨包。(《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⑥治發痧頭痛,腹痛,小便刺痛:紫花魚燈草全草一兩,加仙鶴草、大葉烏梢(豆科翅莖胡枝子)、堅漆(金縷梅科檵木)各四至五錢,車前子三至四錢。水煎,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