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棗核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Zǎo Hé
【英文名】Seed of Common Jujube, Seed of Chinese Date
【來源】藥材基源:為鼠李科植物棗Ziziphus jujuba Mill.的果核。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Ziziphus jujuba Mill. 采收和儲藏:加工棗肉食品時,收集棗核。
【原形態】棗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10m。有長枝、短枝和新枝,長枝平滑,無毛,幼枝纖細略呈之形彎曲,紫紅色或灰褐色,具2個托葉刺,長刺可達3cm,粗直,短刺下彎,長4-6mm;短枝短粗,長圓狀,自老枝發出;當年生小枝綠色,下垂,單生或2-7個簇生于短枝上。單葉互生,紙質,葉柄長1-6mm,長枝上的可達1cm;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長3-7cm,寬2-4cm,先端鈍圓或圓形,具小尖頭,基部稍偏斜,近圓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或沿脈被疏柔毛;基生三出脈;S綠色,兩性,常2-8朵著生于葉腋成聚傘花序;萼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花瓣5,倒卵圓形,基部有爪;雄蕊5,與花瓣對生,著生于花盤邊緣;花盤厚,肉質,圓形,5裂;子房2室.與花盤合生,花柱2半裂。核果長圓形或長卵圓形,長2-3.5cm,直徑1.5-2cm,成熟時紅色,后變紅紫色,中果皮肉質、厚、味甜,核兩端銳尖。種子扁橢圓形,長約1cm;ㄆ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700m以下的山區、丘陵或平原,全國各地廣為栽培,栽培品種甚多。 資源分布:原產我國,現亞洲、歐洲、和美洲常有種植。
【性味】苦;平
【歸經】肝;腎經
【功能主治】解毒;斂瘡。主臁瘡;牙疳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燒后研末敷。
【各家論述】1.《名醫別錄》:三歲陳核中仁,燔之,味苦,主腹痛邪氣。 2.《本草綱目》:核,燒、研,摻脛瘡良。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