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異木患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
【拼音名】Yì Mù Huàn
【英文名】Root of Green Allophyllus
【別名】大果
【來源】 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異木患的根、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lophylus viridis Radlk.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洗凈,曬干。
【原形態】異木患 灌木,高1-3m。小枝灰白色,被微柔毛。三出復葉;葉柄長2-4.5cm或更長,被柔毛;小葉柄長5-8mm;葉片紙質,頂生的長橢圓形或披針狀長橢圓形,很少卵形或闊卵形,長5-15cm,寬2.5-4.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側生的較小,披針狀卵形或卵形,兩側稍不對稱,基部鈍,外側闊楔形,邊緣有小鋸齒,干時上面黑褐色,僅背面側脈的腋內有簇毛。花序總狀,主軸不分枝,密花,近直立或斜升,與葉柄近等長或稍長,被柔毛,總花梗長1-1.5cm;花較小;苞片鉆形,比花梗短;萼片無毛;花瓣闊楔形,長約1.5mm,鱗片深2裂,被須毛;花盤、花絲基部和子房均被柔毛。果近球形,直徑6-7mm,紅色。花期8-9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地區的林下或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東、海南各地。
【性味】甘;溫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祛風除濕;活血散瘀。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8。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