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土大香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Tǔ Dà Xiānɡ
【別名】云南茴香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八角科植物云南八角的成熟果實(shí)或葉。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Illicium simonsii Maxim.[I.yunna-nense(Franch.)Franch.exFinet.et Gagnep.] 采收和儲(chǔ)藏:9-11月采摘,除去果柄、枝梗,曬干。
【原形態(tài)】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達(dá)10m。嫩枝略具棱,淺棕色。常有頂芽,芽鱗覆瓦狀排列、通常早落。葉革質(zhì),互生或近對(duì)生,稀3-5集生;葉片長(zhǎng)圓狀橢圓形至披針形,長(zhǎng)5-10cm,寬1.5-3cm,先端短漸尖,基部漸窄成楔形,中脈在上面下凹,在下面的突起。花生于枝梢葉腋,綠黃色或淡黃色,花梗極短,長(zhǎng)2-8mm;花被片18-23,最大一片膜質(zhì),長(zhǎng)圓狀披針形至舌形,長(zhǎng)9-15mm,寬2-4mm;雄蕊16-28;心皮8-13,花柱鉆形。蓇葖果8-13,長(zhǎng)1.1-2cm,寬6-9mm,先端具長(zhǎng)尖頭,常彎曲。種子灰棕色。花期5月,果熟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1300-4000m的濕潤(rùn)山谷、溪谷、雜木林和路邊,也有小片純林。 資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化學(xué)成份】果實(shí)中含日本莽草素(anisatin),莽草酸(shikimic acid),2-氧代-6-去氧新日本莽草素(2-oxo-6-deoxy-neoanisatin),果實(shí)中含揮發(fā)油約1%,主要成分為檸檬烯(limonene),占73.42%。另還含有α-蒎烯(α-pinene),樟烯(cam-ph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等46種成分。
【毒性】果實(shí)中含日本莽草素,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0.76±0.06mg/kg;果實(shí)中含一新的倍半萜內(nèi)酯,命名為2-氧-6-去氧新日本莽草素,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0.94±0.07mg/kg。
【性味】辛;性熱;大毒
【功能主治】生肌殺蟲(chóng)。主瘡瘍久潰;疥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洗。
【注意】不可內(nèi)服。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