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甜茶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飲片新參》
【拼音名】Tián Chá
【英文名】Leaf of Strigose Hydrangea, Leaf of Umbellate Hydrangea
【別名】傘花八仙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虎耳草科植物臘蓮繡球Hydrangea strigosa Rehd.或傘形繡球H.angustipetala Hayata的幼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Hydrangea strigosa Rehd.2.H.angustipetala Hayata[H.umbellata Rehd.] 采收和儲藏:立夏前后,采摘嫩枝葉,揉枝葉,揉搓使其出汗,曬干。
【原形態】 1.臘蓮繡球 灌木,高2-3m。小枝圓柱狀,或稍呈四菱形,被白色平貼硬毛,老時灰褐色。單葉對生;葉柄長1-5cm;葉片披針形、橢圓狀披針形或倒卵形,長20-30cm,寬2-8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線具細鋸齒,齒端有硬尖,上面綠色,下面灰色,兩面均具平貼硬毛。聚傘花序項生,花梗密被平貼硬毛;花二型;外緣為不育花,萼片4,花瓣狀,白色或紫色,闊卵圓形,先端有鋸齒,徑約2-4cm;中央為育性花,白色,萼筒與子房合生,被稀疏平貼硬毛,萼片三角形;花瓣5,長方卵形,鑷合狀排列,雄蕊10;雌蕊1,于房下位,花柱2,柱頭頭狀。蒴果,半球形,先端截平,長約3mm,有棱脊。種子細小,兩端有翅,黃褐色。花期5-8月,果期8-9月。 2.傘形繡球 本種與臘蓮繡球的區別在于:小技、葉柄無開展的柔毛。葉片狹橢圓形或狹長圓形,長達15cm,兩面均被毛。花序的一回分枝傘狀排列,無花序軸。種子無翅。花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1.生于海拔900-1500m的山坡溪邊及林緣。 2.生于海拔500-1850m的山坡疏林內、溪邊或林緣。 資源分布:1.分布陜西、甘肅、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2.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西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l)臘蓮繡球葉多皺縮扭曲呈條狀或小團塊狀,黃綠色或暗綠色,少數連于小枝上。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卵狀披針形至矩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小鋸齒,齒尖有硬尖,上面疏生伏毛或近無毛,下面全部或僅脈上有粗伏毛。質脆,易碎。氣微,味微甜。 (2)傘形繡球 完整葉片倒卵狀矩圓形或橢圓形,邊緣除基部外均有小鋸齒,上面中脈有柔毛,下面疏生小伏毛,沿脈較密,脈腋間有束毛。均以青黑色、形如制成的茶葉、無柄者為佳。
【藥理作用】一種繡球花屬植物的葉(名甜茶,但品種未鑒定),其水浸膏或總生物堿對雞瘧(Plasmodium galline-ceam)有非常顯著之抗瘧作用,總生物堿的抗瘧效價為奎寧的10倍。從其中提出的生物堿有三種,與常山堿甲、乙、丙相同。本類生物堿易引起嘔吐,抗瘧化療指數不高。
【性味】甘;涼
【歸經】肝;肺;膀胱經
【功能主治】截瘧;利尿降壓。主瘧疾;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
【各家論述】 1.《飲片新參》:截久瘧。 2.《中國藥植圖鑒》:用作利尿藥。 3.《中國經濟植物志》:內服止咳,捶敷外傷。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