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鐵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本經》
【拼音名】Tiě
【來源】為一種灰黑色的金屬。主要由赤鐵礦、褐鐵礦、磁鐵礦等煉出。由于含碳量的不同,可分為生鐵(含碳量在1.7%以上)、熟鐵(含碳量在0.2%以下)和鋼鐵(含碳量在0.2~1.7%之間)三種。
【原形態】 ①赤鐵礦,詳代赭石條。 ②褐鐵礦,詳禹余糧條。 ③磁鐵礦,詳磁石條。
【性味】 辛,涼。 ①《別錄》:微寒。 ②《日華子本草》:味辛,平,有毒。 ③《品匯精要》:味甘,性寒,無毒。
【歸經】 ①《本草再新》:入心、肝、腎三經。 ②《本草撮要》:入手少陰,足太陰、厥陰經。
【功能主治】 鎮心平肝,消癰解毒。治驚癇,癲狂,癰毒。 ①《本經》:主堅肌耐痛。 ②《別錄》:主療下部及脫肛。主金瘡,煩滿,熱中,胸膈氣塞,食不化。 ③《本草拾遺》:主賊風,燒赤投酒中熱服之。 ④《綱目》:散瘀血,消丹毒。 ⑤《本草匯言》:平肝氣,安驚癇。 ⑥《本草備要》:鎮心平肝,定驚療狂,消癰解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或燒赤淬酒,水飲。外用:煎水或燒赤淬水洗。
【注意】 ①《日華子本草》:畏磁石、灰炭等。 ②《綱目》:鐵畏皂莢、豬犬脂、乳香、樸硝、硇砂、鹽鹵、荔枝。凡諸草木藥皆忌鐵器,而補腎藥尤忌之,否則反消肝、腎,蓋肝傷則母氣愈虛矣。
【附方】 ①治大人小兒驚癇頻發,能食而力足者:用生鐵煮汁次。(《方脈正宗》) ②治脫肛歷年不念:生鐵三斤。水一斗,煮取五升,出鐵以汁洗,日再。(妮僧坦《集驗方》) ③治被打瘀血在骨節及脅外不去:生鐵一斤。酒三升,煮取一升服之。(《肘后方》) ④治小兒丹毒:淬鐵水(此打鐵器時堅鐵槽中水),飲一合。(《本草拾遺》) ⑤治熊虎爪牙所傷毒痛:煮生鐵令有味,以洗瘡上。(《補缺肘后方》) ⑥治耳聾:燒鐵令赤,投酒中飲之;仍以磁石塞耳中,日一易,夜去之,旦別著。(《千金方》)
【各家論述】《醫林纂要》:鐵,咸瀉腎,故補腎藥忌,然亦自有交濟心、腎,定魂安魄之用。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