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溲疏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本經(jīng)》
【拼音名】Sōu Shū
【別名】巨骨(《別錄》),空木、卯花(《植物學大辭典》)。
【來源】為虎耳草科植物溲疏的果實。
【原形態(tài)】落葉灌木,高達2米。小枝中空,赤褐色,幼時有星狀毛,老時則光滑成薄片狀剝落,芽具多數(shù)覆瓦狀鱗片,無毛。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4厘米,先端尖以至鈍漸尖,基部稍圓,邊緣具小齒;兩面有星狀毛,背面的星狀毛有10~15輻射枝。圓錐花序直立,長2.5~10厘米,花白色或外面有粉紅色斑點,長1.2~1.8厘米:萼杯形,有5齒,裂片三角形,早落;花瓣5,長圓形,外面被有星狀毛;雄蕊10,較長的花絲與花瓣等長,花絲先端具牙齒;花柱通常3枚,離生。蒴果近球形,頂端扁平,徑4~5毫米,有多數(shù)細小種子。花期5~6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或栽植于庭園。分布長江流域及華北等地。
【性味】 苦,平。 ①《本經(jīng)》:味辛,寒。 ②《別錄》:苦,微寒,無毒。 ③《本經(jīng)逢原》:苦,平。
【功能主治】 ①《本經(jīng)》:主身皮膚中熱,除邪氣,止遺溺,可作浴湯。 ②《別錄》:通利水道,除胃中熱,下氣。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3錢;或作丸。外用:煎水洗。
【注意】《本草經(jīng)集注》:漏蘆為使。
【附方】治婦人下焦三十六疾,不孕絕產(chǎn):梅核仁、辛夷各一升,葛上亭長七枚,澤蘭子五臺,溲疏二兩,藁本一兩。上六味,末之,蜜和丸,先食,服如大豆二丸,日三,不知稍增。(《千金方》承澤丸)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