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龍葵子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藥性論》。
【拼音名】Lónɡ Kuí Zǐ
【英文名】Fruit of Black Nightshade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龍葵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lanum nigrum L.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產成熟時采收,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約25-100cm。莖直立,有棱角或不明顯,近無毛或稀被細毛。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卵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并下延至葉柄,通常長2.5-10cm,寬1.5-5.5cm,全緣或具不規則波狀粗鋸齒,光滑或兩面均被稀疏短柔毛。蝎尾狀聚傘花序腋外生,由3-6(-10)朵花組成;花梗長,5深裂,裂片卵圓形,長約2mm,雄蕊5,著生花冠筒口,花絲分離,花藥黃色,頂孔向內;雌蕊1,球形,子房2室,花柱下半部密生白色柔毛,柱頭圓形。漿果球形,有光澤,直徑約8mm,成熟時黑色;種子多數扁圓形。花、果期9-10月。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主咽喉腫痛;疔瘡;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內服:適量,煎水含漱或搗敷。內服:煎湯,6-9g;或浸酒。
【各家論述】 1.《藥性論》:明目。 2.《唐本草》:療疔瘡。 3.《本草閣經》:治風,益男子元氣,婦人敗血。 4.《本經逢原》:善能續筋,消疔腫。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