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雞爪參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Jī Zhuǎ Shēn
【別名】野參須
【來源】 藥材基源:為百合科植物鈍葉算盤七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Streptopus obtusatus Fassett [S.geniculatus Wang et Tang]. 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采挖,除去莖葉和泥沙,洗凈,捆成小把,晾干。
【原形態(tài)】鈍葉算盤七 多年生草本,高15-30cm。根莖纖細(xì),橫生,密生多數(shù)須根,稍肉質(zhì),密被白色絨毛。莖不分枝或中部以上分枝,光滑。葉互生,5-12枚,無柄;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7cm,寬2-3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抱莖,邊緣有睫毛狀細(xì)鋸齒。花單生于上部葉腋;花梗長2-2.5cm,中部以上具有膝狀關(guān)節(jié),下垂;花被片鐘狀,6深裂,淡黃色,內(nèi)面有時(shí)帶紫色小斑點(diǎn),長圓狀披針形、被針形或上部呈鐮刀狀;雄蕊6,長不及花被片之半,花絲粗短,花藥長箭形,長3-4mm;子房3室,球形,柱頭3裂達(dá)中部以下。漿果球形,熟時(shí)紅色。花期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海拔2200-3600m的山坡針葉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甘;溫
【功能主治】補(bǔ)脾和胃;鎮(zhèn)痛。主虛勞;脾胃不和;氣短乏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6-12g;或煮甜酒飲。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