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景天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 1.《名醫別錄》:景天,生太山川谷。四月、七月采,陰干。 2.《本草圖經》:景天,春生苗,葉似馬齒而大,作層而上,莖極脆弱,夏中開紅紫碎花,秋后枯死,亦有宿根者。四月、七月采其花并苗葉陰干。
【拼音名】Jǐnɡ Tiān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Stonecrop
【別名】戒火、慎火、火母、據火、救火、慎火草、護花草、拔火、謹火、掛壁青、護火、辟火、火丹草、火焰草、八寶草、佛指甲、火炊燈、繡球花、跤蹬草、土三七、龍頭三七、蠶豆七、觀音扇、橡皮七、活血三七、膠稔草、美人草、豬腳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景天科植物八寶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Miq.)H.Ohba[Sedum erythrostictum Miq.]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全草,除去泥土,置沸水中稍燙,曬干。
【原形態】八寶 多年生肉質草本,高30-70cm。塊根胡蘿卜狀。莖直立,不分枝,莖節紫色,全株帶白粉。葉對生,稀為互生或3葉輪生;近無柄;葉片橢圓形至卵狀長圓形,長4.5-10cm,寬2-4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邊緣有淺波狀鋸齒。傘房狀聚傘花序,項生;花密集,花梗長約1cm;萼片5,披針形或卵形,長1.5mm;花瓣5,白色或粉紅色,寬披針形,長5-6mm;雄蕊10,2輪,與花瓣等長或稍短,花藥紫色;鱗片5,長圓狀楔形,長lmm,先端微缺;心皮 5,分離,針形,淡紅色。蓇葖果,直立,帶紅色或薔薇紅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草叢、石縫中或溝邊濕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河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栽培】 1.氣候土壤:喜溫暖、向陽、能耐旱。以肥沃、疏松的夾砂土栽種最好。 2.種植:用分株繁殖。在2-3月,把老蔸挖起,按芽胞生長情況,分成數小蔸,每小蔸留有芽胞4-5個。在整好的地上,開1.3m寬的畦,按行株距各約33cm開災,深10-13cm,每穴栽1蔸,填土壓緊,施人畜糞水。 3.田間管理:中耕除草,每年4、6月各進行1次,每次中除后,都要追施人畜糞水1次。每年收獲質,宜中除、追肥1次。栽培3-4年,就要翻栽。
【性狀】性狀鑒別 根呈圓錐形,表面較粗糙,密生多數細根。莖呈圓柱形,長30-60g,直徑2-10mm,表面淡黃綠色、淡紫色或黑棕色,有細縱紋及葉痕。葉多對生,葉片多已碎落,葉展平4后呈長卵形,無柄。有的可見頂生傘房花序或黃白色果實。氣微,味甘淡。
【化學成份】葉中含有景天庚酮糖(sedoheptulose)。
【炮制】掙去雜質,曬干備用。
【性味】苦;酸;寒
【歸經】心;肝;腎;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止血。主赤游丹毒;疔瘡癰癤;火眼目翳;煩熱驚狂;風疹;漆瘡;燒燙傷;蛇蟲咬傷;吐血;咯血;月經量多;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鮮品50-10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取汁摩涂、滴眼;或研粉調搽;或煎水外洗。
【注意】 脾胃虛寒者忌服。 1.《本草經疏》:一切病得之寒濕,惡寒喜熱者勿服。 2.《本草匯言》:茍非實熱火邪,切勿輕用以動脾氣,惟外涂無礙。 3.《閩東本草》:忌鐵器。虛寒便溏者忌用。
【附方】①治小兒殃火丹毒,入腹及陰: 慎火草取汁服之。(《干金方》)②治小兒煩熱驚風: 慎火草水煎洗浴。 (《普濟方》)③治小兒汗出中風,一日之時,兒頭頸腰背熱,二日即腹熱,手足不屈: 慎火草(干者)半兩,丹參、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白術各一分。上四味,搗羅為散。一、二歲兒,每服半錢匕,漿水調服;三、四歲兒服一錢匕,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 (《圣濟總錄》慎火草散)④治小兒風痰抽搐: 鮮景天五錢至一兩,生姜皮少許,壁蟹殼二個。加水燉服。(《閩東本草》)⑤治療瘡: 景天一把,杵爛,調燒酒敷患處。 (《閩東本草》)⑥治瘡毒及嬰孺風疹在皮膚不出者: 慎火苗葉五大兩,和鹽三大兩同研,絞取汁,以熱手摩涂之,日再,但是熱毒丹瘡,皆可如此用之。(《本草圖經》)⑦治漆瘡:LUE慎火草若雞腸草以涂之。漆姑草亦佳。(《肘后方》)⑧治眼生花翳,澀痛: 景天草搗絞取汁,日三、五度點之。(《圣惠方》)⑨治產后陰下脫: 慎火草一斤(陰干)。酒五升,煮取汁,分溫四服。 (《子母秘錄》)⑩治吐血,咯血,咳血: 鮮景天葉十多片,冰糖五錢。酌沖開水燉服。(11)治肺炎: 鮮景天葉一握,搗爛絞汁服。(12)治足掌硬疔(因足掌踩硬石頭受傷而瘀結作痛): 鮮景天葉一片,浸小便五小時后,取出用火熏燒,乘熱罨敷。 (⑩方以下出《福建民間草藥》)
【各家論述】 1.《本經》:主大熱火瘡,身熱煩,邪惡氣。花主婦人漏下赤白,明目。 2.《別錄》:治痂,寒熱風痹,諸不足。 3. 陶弘景:療金瘡,止血。以洗浴小兒,去煩熱驚氣。 4.《藥性論》:治風疹惡癢,主小兒丹毒,治發熱驚疾。 5.《日華子本草》:治心煩熱狂,赤眼,頭痛寒熱,游風丹腫,女人帶下。 6.《本草衍義》:濃研取汁,涂火心瘡。 7.《本草從新》:專清熱毒。搗敷蛇咬。 8.《貴州民間方藥集》:解熱,止渴生律,止咳,治喉炎及蟲咬傷。 9.《四川中藥志》:葉能貼火眼。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