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吉利子樹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拼音名】Jí Lì Zǐ Shù
【英文名】Root of Bilobed Grewia
【別名】急糜子科、銅箍散、扁擔木、孩子兒拳頭、荀妃麻、棉筋條、二裂解寶葉、月亮皮、葛馬麻、哨兒菜、圪柏麻葛荊麻、版筒柴
【來源】 藥材基源:為椴樹科植物小花扁擔桿的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rewia biloba G.Don var.parviflora(Bunge)Hand.Mazz.[G.parviflora Bunge;G.chanetii Levl.] 采收和儲藏:夏、夏采收,曬干。
【原形態(tài)】小花扁擔桿,灌木,高1-3m。小枝密被褐色短毛和星狀毛。葉互生;葉柄長4-8mm,密被淡褐色短柔毛;葉片寬卵形,長3-11cm,寬2-6cm,先端鈍尖,基部截形或近圓形,上面疏被短毛和星狀毛,下面密被黃褐色軟茸毛,邊緣具不整齊鋸齒或微3淺裂。聚傘花序,與葉對生;總花梗與花梗均密被淡褐以短毛和星狀毛;花淡黃色,直徑約1cm;萼片披針形,下面被星狀柔毛;花瓣基部有圓形鱗片狀腺體,腺體邊緣被長柔毛;花柱2室,背著;子房2室,密被長柔毛,花柱細長;柱頭分裂不整齊。核時近球形,2-4組合,橙黃色或成熟后黑紅色,有光澤,2裂,每裂有2小核。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溝谷路旁灌叢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 、陜西等地。
【性味】味甘;苦;性溫
【功能主治】健脾益氣;祛風除濕。主小兒疳積;脘腹4脹滿;脫肛;婦婦崩漏;帶下;風濕痹痛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15g;或浸酒。
【附方】①治脾弱食少:娃娃拳、老虎姜、莪參、壽星柑。水煎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氣痞(胸痞脹滿):拗山皮枝、葉各一兩五錢。煨水服。(《貴州草藥》) ③治風濕:拗山皮枝、松葉各十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④治小兒疳積及婦女崩帶:扁擔桿子枝、葉三至五錢,仙鶴草、豨薟、高梁泡根各五至六錢。水煎,沖紅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江西《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民間常用草藥匯編》:健脾養(yǎng)血。治小兒疳氣體弱及婦女崩帶。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