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狗血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名醫別錄》。
【拼音名】Gǒu Xiě
【英文名】Dog's blood
【別名】狗
【來源】 藥材基源:犬科動物狗的血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 采收和儲藏:宰殺時,將血液留下,鮮用。
【原形態】家狗,狗是家畜之一。體形大小毛色因品種不同而異一般的狗,體格勻稱。鼻吻部較長,眼呈卵圓形,兩耳或堅或垂。四肢科研矯健,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但爪不能伸縮。尾呈環形或鐮刀形。狗為肉食性動物,因長期馴化的結果,已變為雜食性動物,其嗅覺與聽覺都很靈敏,記憶力很強,奔跑迅速。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狗的繁殖每年1-2次,仔數因品種而有所不同。一般2-3只,多至12只。 資源分布:全國各地均有飼養。
【性味】味咸;性溫
【歸經】肺;心;肝經
【功能主治】補虛勞;散瘀止血;定驚癇;解毒。主虛勞吐血;驚風癲疾;下痢腹痛;疔瘡
【用法用量】內服:熱飲或酒沖,適量。外用:適量,涂敷。
【各家論述】 1.《名醫別錄》:白狗血,主癲疾發作。烏狗血,主產難橫生,血上蕩心者。 2.《日華子本草》:補安五臟。 3.《本草綱目》:熱飲治虛勞吐血,又解射罔毒;點眼,治痘瘡入目。 4.《醫林纂要》:心血含酒飲,治腸癰。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