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狗頭芙蓉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拼音名】Gǒu Tóu Fú Rónɡ
【別名】山芙蓉、山芙蓉頭。
【來源】 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臺灣芙蓉的根及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Hibiscus taiwanensis S.Y.Hu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根,洗凈,切片,曬干;莖,去小葉,切段,曬干。
【原形態】臺灣芙蓉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8m。全株密被剛毛狀糙毛,毛不為星狀。葉互生;葉柄長14-17cm;葉近圓形,3-5裂,裂片三角形。花單生于枝端葉腋間,花梗長11-13cm;小苞片8,線形,長8-12mm,寬1.5-2mm,被長柔毛狀糙毛,毛長而不為星狀;萼鐘狀,5裂,裂片三角形,長約10mm,寬約8mm,急尖頭,被星狀短絨毛;花冠近鐘形,直徑6-9cm,花瓣近圓形,直徑4-5cm,被長柔毛,基部合生,具髯毛。蒴果球形,徑約2cm,有毛。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闊葉林間、平地、山麓等處。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臺灣等地。
【性味】微辛;平
【歸經】肺經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涼血解毒。主肺熱咳嗽;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5-15g;或燉肉。外用:適量,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