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白毛藤根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拼音名】Bái Máo Ténɡ Gēn
【英文名】Root of Bittersweet
【別名】排風藤根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lanum lyratum Thunb.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挖,洗凈,鮮用或曬干。
【原形態】多年生蔓生草本,高達5m。基部木質化,上部草質,莖、葉和葉柄密被具節的長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3cm;葉片多戟形或琴形,長3-8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上部全緣或波狀,下部常有1-2對耳狀或戟狀裂片,少數為全緣,中脈明顯。聚傘花序頂生或腋外側生;花萼5淺裂,宿存;花冠藍紫色或白色,5深裂,裂片自基部向下反折;雄蕊5,花絲極短,花藥頂孔開裂;雌蕊1,花柱細長,柱頭小,頭狀,子房卵形,2室。漿果球形,徑約1cm,熟時紅色。種子近盤狀,扁平。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風炎牙痛;頭痛;瘰疬;痔漏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瘰疬,崩帶,風火牙痛。 2.《重慶草藥》:治頭痛,流涕。
【摘錄】《中華本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