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罌栗科植物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的全草。(英)Greater Calandine Herb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有黃色乳汁。莖直立,多分枝,嫩綠色,被白粉,疏生柔毛。葉互生,1~2回羽狀全裂,基生葉全裂片5~8對,莖生葉全裂片2~4對,邊緣有不整齊缺刻,上面近無毛,下面疏生短柔毛,有白粉。花數朵,傘狀排列;萼片2,早落;花瓣4,黃色,倒卵圓形,雄蕊多數;子房線形,無毛。蒴果線狀圓柱形,成熟時由基部向上開裂。種子多數,卵球形,黃褐色,有光澤及網紋。花期5~8月,果期6~10月。
生于山坡、山谷林邊草地;有栽培。主產東北、華北。
采制:夏、秋季采割,陰干或鮮用。
化學成分:含白屈菜堿(chelidonine)、白屈菜紅堿(chelerythrine)、血根堿(sanguinarine)α-,β-,γ-高白屈菜堿(α-,β-homochelidonine)、普托品(protopine)、小檗堿(berberine)、黃連堿等,尚含白屈菜酸、膽堿、蕓香甙等。
性味:性涼,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鎮痛,止咳,平喘,消腫。用于胃痛、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
|